第87章 拉练(1 / 2)
后世军队,训练科目很多,新兵入伍先练队列,练的是服从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试想,后世的人都是独生的多,娇生惯养,个个都有自己的个性,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知识。这样的人,一进军中怎么磨他们的刺,叫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
队列训练,目地就是磨平新兵的棱角,并且形成军人的自觉和集体感。
试想,数十人一个小纵队或横队,数百人一个方阵,数千人参与一次大的检阅。当命令一下,所有人服饰相同,一举一动,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完全的一模一样,然后呼喊口号,踢着整齐的正步过去……能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人,在精气神和内在里,都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军人了。
当然也不止是如此,在新兵踢正步的同时,内务也是重要的一条。
牙涮和杯子都要放的一模一样,整整齐齐,被子要叠的见棱见角,要象一个豆腐块。
很多人批评这种内务,包括吃饭睡觉都要报告,都有规定的这种刻板。但其实那是外行,内行人知道,要想兵成为兵,这些小细节就非讲究不可!
当过兵的人,一见同类,多半能分辩出来。
因为坐姿有讲究,手的下垂有讲究,就算是退伍多年,一看也就能认的出来,哪一个当过兵,哪一个不是,多半不会认错。
这些种种的小细节,加上队列训练,一个月时间,就能把平民训练成军人。
等他们成为老兵之后,细节已经不需要强调,因为已经烙在他们的骨子里头,一辈子都很难忘掉了。
然后是体能训练,接着是战斗技能训练,比如攀爬,射击,掷手榴弹等等。
至于只吃行军干粮,甚至不准带干粮,以吃动物和喝雨水来解决吃喝问题等等……这些事,对一个特种部队的军官和战士来说,实在是太寻常了。
现在的浮山所的亲丁们,在体能储备上还远远不足达到张守仁的标准和要求,但比起普通的明朝官兵来肯定是强过百倍。
至于距离也是二百来里,和张守仁经常带队的一百公里拉练差不多。
所不同的就是一个是原始森林,地貌困难而复杂,一个是官道,笔直阔敞,可以甩开腿来走路。
所以这一次拉练,对整个亲丁队是一件大好事,事实上,张守仁也是早就有此意,只是之前没有这个机会,而且在掌握相当大的资源之前,他也不愿意太过张扬。
毕竟拉练一次可能是穿行几十里,有平地田野,也有山岭森林,一路穿行过来,风声太大,传扬开来的利和弊就难说的很了。
现在这种时候,他还是应该低调一些,远没有到高调行事的时候。
张守仁回头,转身,向着所有人大声发问:“大家,还顶的住不?”
“顶的住!”
“大人放心,俺们走的很舒服,没啥了不起的!”
“就是,这地软的很,走着也不吃力。”
新丁的靴子是鞋匠精心揉制,不软不硬,穿着特别舒服。
一双靴子连料带工是五两银子,这个价格当初也是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见过败家的,没见过这么败家的主。<>
官员和财主们穿的靴子当然全是值钱货,从二两到二十两的价格都是有。
但那是当官的,穿厚顶长靴页的靴子那是展示身份……当兵的穿这么好做什么?
登州的营兵,穿的可是草鞋为主,布鞋都得自己花钱去做,一双布鞋,顶破大天就是一钱银子一双,甚至有的妇人几天就纳一双出来,最便宜的二十文钱也就到手了。
这还是崇祯年间的物价,搁万历年间,六文钱买双鞋也不是不可以。
现在这个时候,众人就知道张守仁花大价钱买靴子的原因何在了。
训练时跑,大家也是穿这种皮靴,张守仁曾经考虑过布鞋和绑腿的结合,毕竟这年头没有硬路,布鞋跑泥路的话,膝盖什么的受伤的程度也不算大。
但这个成本他倒底还是没有省,因为考虑到训练时还有山路,有不少碎石什么的,要是受了伤,就是得不偿失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