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枪阵(1 / 2)
“是,大人!”
现在亲丁队有六百八十余人,按十二人一小旗的话得分成六十几个小旗,这样的军制肯定不妥,指挥起来太不灵活,就算张守仁有这么多合格的小旗官,他还得有好几个合格的百户,然后层层叠叠的指挥机构只是浪费他的口舌和时间。
他决定在指挥上,先按明军的营兵制度来解决这个麻烦。
十人为甲,设甲长,五十人为一队,设管队和贴队各一人。
原本上面就该是十队为一总,设把总一员,但这样等于一个把总要管十个队,指挥体系又变的粗陋简单,不易指挥了。
就是十人为甲,其实还可以设一个副甲长,连自己在内管理四五个人,剩下的一半归甲长直管,这样基层的老兵和士官可以更多的安插位置,队伍在战阵上自我修复和接受复杂阵形指挥的能力,也是会变强。
在队和总之间,肯定要加设一层,而且一总五百人的北方军镇的营制也是可以缩小一些才合理。
这个制度,在方家集和浮山训练的时候,已经是解决了。
现成的队官人选,各小旗官直接就是队官,只是这种任命不是朝廷的经制官,只是一种亲丁队的内部任务,各队官的正式告身,仍然是由登州都司颁下来的小旗身份就是。
现在第一波奉命抵上去的,就是刚刚编成不久,表现最好,虽不是最勇猛,却是最稳定的林文远为队官的甲队。
这一队中的几个甲长,全部是打韩六余部的那四十几人中的一员,队官林文远,贴队崔余,两个队官性格相近,都是沉稳冷静,睿智机敏型的。
两人配合极好,训练时也是很讲究办法,甲队的综合素质也是最高。
就是说,无论哨探,侦察,或是内务,扎营,或是体能储备,或是刀牌枪术火铳等,各项指标都是全能,全部排在各队第一。
自己选的,需怪不得别人。
他们疾冲上前,根本没有想过,对面的浮山兵会有什么切实的抵抗。
看到浮山兵快速由纵队变横队的花巧时,不少营兵和营兵将领都吃了一惊。虽然明军也重视阵法,操练过什么八卦阵,鱼鳞阵,九宫阵,锋矢阵等等,但真正打起来,无非也就是骑步配合,然后拉开阵势,接着就是各自为战。
象浮山亲丁这样,一小队一小队的牢牢控制,然后转换队形,彼此配合作战的模样,明军根本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做到。
这首先得建立在各队官和甲长对自己部下的控制和了解能力,然后是士兵的领悟能力,甚至是关系到文化程度的高低。
接着才是扎实的队列训练和口令接受的训练。
就眼前这花巧之极的变阵,没有相当长时间的训练是不可能办的到的。张守仁的亲丁是一个老兵带几个新的亲丁,练习了一个来月,才勉强有现在的效果。
若是练习的时间越长,自然是效果越好。
但在登州兵眼前,不过就是几排薄薄的枪阵,而且这些浮山兵明显胆怯,用的还不是枪头。
这些兵痞的嘴都要笑歪了。
他们参与的大规模的斗殴倒也不是头一回了,登州分好几个营,是从开初的海防营分化来的,文登营,莱州营,即墨营,反正营头多的很,彼此之间自然也有争斗。
几百人规模的大型斗殴,在自己的营头间隔一阵就会有一次,有些死伤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上头知道了,也是根本不理。
只要不闹出大乱子,比如哗变叛乱什么的,上头才懒得理会这一点小事。<>
眼前这些卫所兵,还没打就已经怂了,自己放弃武装,用枪柄来戳人,这有什么用处?
他们也是老油条了,冲到距离二十步左右时,就先停住了脚步。
长枪阵的优势在于枪身的距离对短兵器的压制,战场上如果遇到枪阵,当然不可能蠢到直接撞上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