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相府(1 / 2)

加入书签

“林爷,您慢着点儿。”

“天黑,刚下过一场雨,这老砖上有青苔,它滑!”

“好好,到了到了,我引您进去。”

几个看门的门政也是特别的殷勤。

倒不是林文远有什么特别的魅力,能使这些向来眼高于顶,为人嚣张可恶的看门狗们折服。他所用的,不过就是最简单的法子:撒钱。

从一到北京,求见次辅那天起,从门前洒扫的人开始,到看门的,管门政的执事,府里管外院的二管家,然后是内院的执事,一路就是用孔方兄开道,小红包五两一个人,大红包二十两到一百两不等……就算是宰相府邸,这个红包也是难得一见,这么撒钱法,多少豪商都远远不如,几天功夫下来,整个府里都是知道,不知道打哪儿来了一个发疯的小旗散漫撒钱,全府上下,只要自忖够资格的,好歹不拘,都能领一个红包在身上。

这么一来,阖府上下自是把林文远当财神爷一样看待,不管是什么事,都是头一份的照顾。原本按林文远的身份,次辅相爷绝不可能召见,更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后就召见,但靠着财神爷的身份,林文远硬是把不少官员甩在身后,就在今晚,相爷吩咐,就在后院书房,见一见这个已经买通了他全部家奴的小旗官。

众人一路把林文远从正门的东侧门引进来,然后穿堂入室,跨过一个又一个的套院,这宰相府邸到底是不同,林文远这个土豹子可真是开了眼。

到处是飞檐拱斗,到处是青砖碧瓦,到处是精心雕刻的各种图案雕像,地上是一水的大块方砖,青砖漫地,每个院子里都是有气死风灯,一人多高的戳灯,式样奇特的宫灯,光是各种灯具,不要说浮山那种乡下地方,就算是胶州城,莱州府城,恐怕也没有哪座府邸或是大户人家的私宅能有这么多的讲究!

到最后是穿过一道月洞门,墙也是缕空黑瓦的涮的雪白的粉墙,林文远知道,这就是到了这宅邸的后园了。”

在被引入内院小客厅,也就是三间小小巧巧的精舍之后,坐在铺着软垫的花梨木圈椅中,林文远也是若有所思的想着。

张守仁在替他们讲课时,除了识字,就是说兵法,再下来是谈历史。后世的人可能很难想象,不少粗浅的历史知识对以前的人来说,都是天书一般。

民间到处是充斥着怪力乱神般的神话般的传言,真正的历史反而是在迷雾中,是在少数精英士大夫的手中,不要说普通的百姓,就是读书的秀才举人,能接触到正经的史书,并且稍有研习的,都是极少极少。

进士及第,不知唐宗宋祖是何人的,也并不出奇。

在张守仁的讲解之下,在众人脑海里才出现了一块新天地,大家才真正知道,原来先秦之时,周天子受制诸侯,诸侯又受制于家臣,国君与臣下议论国政被吐一脸唾沫的事,实在是并不出奇。

就算是到两汉,天子的威风也没有后世那么强,丞相申屠嘉一怒,汉文帝也护不得自己的宠臣,强项令面前,光武帝也是无可奈何。

到唐,至宋,多少个夜晚,特别是去年寒冬时,大家围着火盆坐着,一边烤火,一边听张守仁讲解旧日的历史,然后一边听,一边发问。

很多以前不曾想过,也没有过的念头,就突如其来的出现在了脑海之中。

用张守仁的话来说,便是读史使人明智,众人就是听着历史,似乎就是在听着故事的同时,也是渐渐的开窍了。

林文远也是一个聪慧过的人青年,此时此刻,自是不免想起脑海中点点滴滴的旧日故事。而眼前所见,似乎和脑中所记的一些王朝的末世景像,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到这个时候,这个头脑聪慧,反应灵敏的年轻人,也是终于感受到了张守仁话语中的一些藏而不发的东西。<>

人,果真是要在经历和见识过后,才能把脑海中的知识与这些见过看到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升华,成为千金难买的真正的智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