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军人间的叙话(1 / 2)
有此认知,张守仁对刘景曜的话并没有直接答允,只是笑嘻嘻的道:“大人言重了,粮饷军械,下官也知道朝廷困难,下官有一得之愚,打算写成节略,上给大人阅览。”
“哦,那等你的书信到登州时,我们再谈吧。”
刘景曜也是意识到自己有点儿得意过头,毕竟他巡抚任命还没下来呢。
当下微咳几声,便是又对着其余众官道:“瞧了一场大热闹,吾等在此等善后以后,再分返济南,登州,诸君以为如何?”
今次算是一场大功,以大明军制,士兵是独自斩首一级就升迁一转,将领是领五百兵斩首四级就能迁一级,张守仁就算是领五千兵,斩首过千级,也是不知道多少次大功了。
在场的除了几个高级武官外,都是够品级的武官,群盗来犯,大家登州助阵,献计献策,也算是有功了。虽然经制之功是刘景曜这个官职最大,也是专责备兵的兵备道的囊中之物,但大家好歹也能分润一些。
跑上一遭,就在功劳簿上能记一笔,一想起来,自然都是眉开眼笑。
当下就由那个布政使参议拱手,代表众人微笑道:“刘大人之命,下官等敢不从焉?”
“言重,言重!”
刘景曜也是拱手还礼,笑道:“众位节制有功,本官心中了然,绝不会教诸君委屈就是。”
“如此就谢过兵备大人。”
“刘大人所言极是。”
“哈哈,愧不敢当,愧不敢当啊。”
一群文官彼此恭维,叶曙青等人却是甚觉无趣,只能知趣躲开。
这种节制之功是肯定只算在文官头上的,哪怕叶曙青是都指挥使,也是捞不着半点功劳。
更为要紧的就是西方在火炮射击上的技术发展。
在十六世纪,欧洲人就发明了把复杂的几何和数学计算纳入简单的表尺之中,他们发明了火炮口径对照表,还有“炮规”,可将射击目标进行准确的距离测量和角度定位,此外,还有“铳尺”,可以帮助炮手迅速计算出不同材料的炮弹和不同口径的大炮所应填装的火药的药量。
这些西方军事技术的发展,包括火炮的铸造和使用,中国都是以拿来主义,一经发现确实管用好用,便是立刻全盘接受,并没有一点天朝上国不用奇技巧的愚蠢说法和成见。
在耶苏会的努力下,大学士徐光启最先学生接纳,而他的学生孙元化在崇祯三年获授登莱巡抚,启用王征等信教的官员一起学习,装备大量西洋火器,聘请葡萄牙军官来训练大明武官和士兵。
这个进程如果不是因为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的兵变,明朝可能在登莱地区就训练出一支精锐无比,使用大量西式火器的精锐军队。
就算过程被打断了,张守仁也是明白,孔有德的部下是孔有德从辽东游击时带出来的老兵,然后跟着他一起钻在宽甸的深山老林里好多年,用最简陋的装备和女真兵打过不知道多少次,论起胆气和战斗经验,恐怕别镇明军捆在一起也不是对手。
这种丰富的战斗经验已经够恐怖了,再加上西方训练和大量的精锐火器……现在要是孔有德拖一千人出来,对阵浮山的一千人,恐怕完败的就只能是他张守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