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学生和山长(1 / 2)
在立下大功之后,在方家集的利丰行李老掌柜也是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光,再叫老人家留在集镇上,操持太多,也不是持福养生之道。
秦东主念及老掌柜立下的大功,特别是攀上了浮山张守仁的功劳,所以并没有叫老掌柜退休,而是将老头儿就近安排在了胶州,也算是酬功养老了。
利丰行在山东是大商行了,在胶州城的分行也是选在最繁华的府前街上,紧靠着钟鼓楼的一侧,最是繁华的所在。
当时的中国建筑,其实仿京师的格局,基本上也算是千篇一律了。
最热闹的地界,也就是城市中心的地方肯定是官府所在,官府门前的大街,也就是京师起长安东西两门的棋盘街,后世的长安街,在地方,就是一律叫府前大街。
钟鼓楼肯定是在大街一侧,用来提醒城中居民百姓已经到了什么时辰,每天准点报时,十分敬业。
准不准的,那就是两说。
等张守仁一行赶过来的时候,刚过辰时不久,一个多时辰从浮山赶到胶州,这在张守仁大修官道之前也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官道已经修成,几十里长的道路笔直宽阔,两边挖着排水沟渠和种着树木,光是这一条路,花费就是十分惊人。
之所以现在浮山营惹恼了不少人,但还是没有破脸成仇,张守仁在地方上修路造桥的功德,也是一大原因了。
进了府前街的范围,张守仁一群也就下马,虽然他们的战马委实吸人眼球,但好在是换了一身的便装,加上胶州未被兵火所及,论繁富热闹,还在府城莱州府之上,前来胶州的南北客商委实不少,张守仁一伙都做商人打扮,有这么一些好马也不足为奇,所以一路上虽有人打量他们,但并没有引发什么骚动。
说起来张守仁在胶州是一个名人了,在街上叫一声,十人里头最少有一半知道他是谁,灭冯三宝,杀海盗,赶走了胶州城的前任同知老爷和不少大人物,闹腾的风云变色。”
张守仁的财会学堂,并不是光算术,也是有学习经营和后勤供应等诸多内容。
他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光是能算算帐,还得会生意,会经营,懂商务理念。这是一块,还有一块是懂得粮草供应的计算,懂得什么是合格的军队后勤管理,还要懂得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财务理念和制度,要懂得什么是合格的审计……要是光培养一群只会做生意的,那还不如直接从商行里雇佣合格的伙计就行了,大明虽缺综合财会人才,但懂得用苏州码子算帐的帐花子还真的不至于找不到。
“嗯,能送你到这里来,说明你还是很上进的。”
“大人过奖了……哦,不,山长过奖了,学生不敢当。”
看到张守仁责备的眼光和提示的微笑,这个叫杨英明的学生立刻改了口,对着张守仁毕恭毕敬的叫起山长来。
所有的学堂,名誉山长都是张守仁。这个他是当仁不让,别人也没有什么话可说。这虽然也算是张守仁的恶趣味之一,因为成为山长或校长,这么多的学生全部在名义上是他的弟子,这满足了他模仿某个光头的恶趣味,同时也是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这年头,师长的权威可没被打倒过,学生们尊师重道可不是假的。
在大明,最恶劣的行为就是不孝,不敬师长也算是不孝的一个变种,在读书人中,破门出师算是最恶劣的一种恶行,比易妻再娶还要恶劣的多。
而且张守仁也是十分够资格了,毕竟他也在各个学堂都参与编定教材,贡献良多。而且办学的每一笔银子都是张守仁自己掏腰包。
这年头,肯掏钱办学的人是不少,但都是给自己家人办学,最不济也是自己的族人。<>
象张守仁这样,掏钱出来给所有的人上学,供给吃住,免其学费,只是要求学成之后为浮山效力……其实就算没有学上,这些人也是都得给浮山打工的,不然的话,他们又能有什么出路可言?
学堂里头,老师都是优秀的帐务人才,但张守仁要求的那些,他们自己都是不大懂得。所以前几个月,教导的都是算帐盘帐的技巧和能力,更进一步的经济之道,就得学生自己去实践学习了。
张守仁当然编定了一些最简单的教材,比如复式计帐法,现代财务核算的流程,还有一些审计流程,计算办法等等。
但真正要叫各人学会,融会贯通,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事,这种哲学问题在浮山没有争论的必要,所有学堂的学生都要面临这种到处实习的问题,张守仁没有大量合格的教师,这年头朝堂上的士大夫们算是学究天人了,但就算是有名的大儒,比如黄道周,刘宗周,或是东林党的那些有名的君子儒生们,就算这些人来当张守仁学堂的教师,他们又能教些什么呢?
除了徐光启和孙元化,还有宋应星等明朝士大夫中的异类,他们会学习天文星相学,学会几何,学习地理,并且通晓农事,算是理工农诸多方面一起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