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零六章 挖坑(1 / 2)
看着俯身顿首的薛国观,崇祯一脸的刚愎自信,徐徐又道:“不过此是大事,一国兵谷钱粮大事,用借助之法,岂可为常态,况且,自古未闻。”
“皇上容禀。”
“你讲。”
“迩来数年,河南、山西、陕西诸地皆大旱,民有饥困之忧。”
“朝廷已经数免钱粮,并且赈济。”
“是!”
薛国观知道,崇祯所说的数免钱粮,只是把一些名义上的积欠给免除了,但每个州府每年应交的税赋份额,仍然是必须要上交,所以地方官员仍然需要催逼税赋,否则就会被就地免除职务,摘除乌纱。
因为这种政策,民间被逼反的贫民百姓不少,就是不少殷实之家,中产阶层,对皇帝和整个朝堂都是啧有怨言。
当时的士大夫可以不在乎平民怎么说,但富民中产却是帝国稳固的根基,如果连这个阶层都弃大明而去,那一切就都是危险了。
但这种事,薛国观不敢说,更加不敢说崇祯给民间的赈济连九牛一毛也算不上,实在只能算是笑话。
一国之主,天下万民都是他的赤子,而君上如此刻忌寡恩,对小民百姓的死活不放在心上,实际来说,眼前这个皇帝虽然宵衣旰食,十分勤政,但天下事反而是坏在他手上的多。
这一点来说,比起乃祖朱元璋是没得比了,这也是长在深宫帝王的悲哀,普通的世间民情,他根本就不懂,崇祯自生在皇宫,后居王府,再入宫为帝,一生没有见过百姓是什么样,很多事只能是想象和靠奏章和太监及锦衣卫的奏报,不尽不实之处太多了!
但这话是不能说的,薛国观只能先答一声是,然后又一次叩首,奏道:“虽然赈济,然地方元气大伤,流民甚多,的是实情。
现在只要朝旨一下,薛国观觉得这些勋戚也不会真的敢抗旨不遵,只要几个皇亲一带头,勋戚和士绅凑几百万出来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只要超过一定数额,皇帝就会觉得他出了个好主意,能把加练饷的事拖上一拖,于国于民,对他薛国观自己,都是一件大好事。
这一次,为了能占杨嗣昌的先手,他也是豁出去了。
政治斗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有时候就是要博一下的。
“请皇上放心,以臣估计,只要有人带头,旬月之内,百万金可得。”
没有百万以上,崇祯也不会同意,这个时候,薛国观也只能硬着头皮发这种罗天大愿了。
“好,好!”
崇祯轻轻击案,起身呵呵一笑,在殿中转了一圈,才又对着薛国观笑道:“一切就委卿经营,许便宜行事,凡有借助的规章条陈,朕无有不允……嗯,就是这样了!”
“是,臣一定竭尽全力,办成此事!”
自文华殿出来后,薛国观就回到内阁自己的房舍之中,一群中书舍人围拢上来,都是他的心腹,见到薛国观点了点头,各人都是喜动颜色。
这边欢声雷动,隔着不远的首辅房舍中杨嗣昌却是连声冷笑,他看向刘宇亮,轻声道:“薛韩城利令智昏了,他这一昏招,多少人切齿痛恨。”
刘宇亮呵呵一笑,抚须笑道:“想来他有几分把握。圣上那里,只要弄到钱,肯定就支持韩城,别人再恨,只要圣心不变,那是不妨的。<>”
“也得弄到银子再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