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许国(1 / 2)

加入书签

上午时分,张守仁在一队内卫骑兵的护卫下,正在向着浮山大营策马狂奔着,一路上很多人看到他,都是躬身行礼,然后都是在脸上露出异样的表情。

清军入寇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浮山和胶州一带,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消息了。

在二十二日那天,十万清军入寇,号称是二十万。以多求衮为奉命大将军,岳托为扬武大将军,分统左右翼大军入寇犯边。

皇太极亲自领军,攻往山海关一带,以此动作,牵制有精锐骑兵的辽镇,不使辽镇入援内地。

两路清军很轻松的就破了边墙,几乎是同时,大明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相继战死,镇守太监郑希诏逃跑,清军长驱直入,兵屯于牛栏山。

在二十四日这一天,京师再一次戒严,崇祯皇帝急召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官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等诸镇兵马入卫。

同时,赐宣大总督卢象升尚方宝剑,并他星夜来京,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到二十八这天,北京方向的消息当然不会传的这么快,不过大体的发展也必定是如此。

张守仁要做的,就是在最后关头到来的时候,使得自己和部下们都准备好了。

眼下京师肯定是一片慌乱,还不知道是什么模样。

此次清军入关声势极为浩大,而且明军的关宁铁骑也被牵制,不曾入关,所以形势比前几次犹为紧张。

“我山东紧邻北直隶和北直隶接壤的有两府,一个是东昌府,一个是济南府。在东昌府,军情司的调查是只有两千兵马的城守营,大半驻在府城中,小部份驻在几个州县,没有训练,将官也不出色,不要说出战,能守战东昌府城,就算天幸了。至于济南府,有丘磊总兵官的八千兵马,他还要负责德州和济宁,参谋处觉得,丘总兵的兵力根本就不够分配。

现在则是由这个漂亮文静的参谋军官做陈述,并且提出建议,同时营务处的人还在记录,一会会议开完了就要记档。

记档除了明确责任功劳外,就是将来编定教案,吸引战胜或战败的教训。

对很多人来说,后一种宁愿不要,而且觉得这样的说法十分晦气不吉利,明朝大军出征是一定要讨口彩的,杀牛祭旗,甚至杀人祭旗,都是为了博一个好彩头。

哪里有大军未动,就说什么失败了也记录吸引教训的话?

不过张守仁的个人权威在浮山就是一切,就算有人反对,也只是在背后的几句嘀咕。

姜敏退下之后,张守仁缓缓问道:“诸君有异议否?”

“没有。”

“参谋处说的有道理。”

“姜参谋是好样的,俺一听就懂是什么意思,没有意见。”

“没意见,没意见!”

虽然是众说纷纭,但所有人都是对姜敏所代表的参谋处的工作赞示了没有保留的赞赏。

到这时,众人也是明白过来,为什么张守仁没有招募文人幕僚,清客相公,用来写书启信件,掌管粮台,参谋勾当军事。

现在看来,用军人为参谋,以制度代替人才,这个路子是走对了。

“好,诸君既然没有意见,我们就照参谋处的预案准备吧!”

张守仁的判断也是和参谋处是一致的,鲁军几乎没有出省做战过,而且前三次清军入境,按现有的记录就是在北直隶一省活动就出塞了,并没有深入。<>

但既然他的记忆中山东遭遇过劫难,说明这一次清军应该是深入山东,并且就在这一次攻破了济南,掠走了大量人口和金银。

山东是明朝心腹要地,人口多,漕运枢纽和中心,为明帝国源源不断的供血,这一次清军进来,整个北中国大失血,也是给李自成等人在之后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要紧的战略要地,鲁军的实力又十分弱小,怪不得清军南下之后,势若破竹,屠戮人民过百万,从此更加藐视明军。

以前清军不敢太深入,崇祯十一年到十二年之交的这一次进攻,不仅屡战屡胜,明军的好几个总督战死,宣大镇等强镇边军溃败,入山东后,攻城掠地,十分顺手,兵锋已经出山东省,到达南直隶的边境。

此役给清军助长了很强的信心,使其更知道明国的虚弱,已经有了混元一宇的决心。

后来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清军敢举族南下,山东一役就是重要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