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为自己而战(1 / 2)

加入书签

靶场之上,炮队的队官如痴如狂,但不止他一个人,整个炮队成员都是如此。

所有人都是喝醉了酒一样,很多人在这一天才明白,为什么张守仁这么重视火炮,为什么经常说什么火炮是战争之神。

原来如此!

好比是神秘的事物揭开了面纱,火炮威力这神秘的一面,终于在这一天被真正揭开了。

其实也不怪张世福等人激动,在这个十七世纪还没到一半的时间里,西方在火器铸造和使用上也只是刚开始而已,虽然西方已经把弓箭这种远程冷兵器淘汰的差不多了,但破阵克敌,还一样用长矛和刀剑,火铳和火炮的使用上,也就是标尺测距等手法上比中国高明,很多东西上,西方也只是刚开始摸索而已。

东西方在十七世纪时,都是冷兵器往热兵器转型的关键时期。

可惜,明朝走错了路子,在小冰期的同时,又比欧洲倒霉在有强大的草原和渔猎民族入侵,欧洲却是已经开始海洋贸易和殖民,所以欧洲挺过去了,而且越来越强,中国却在野蛮中沦陷,二百多年后,清兵还在使用火绳枪,就是不需多说的明证。

在火炮的使用上,此时的欧洲只有英国掌握了齐射的奥妙,欧洲诸国此时和明朝一样,大炮都是轮流施放,因为青铜炮容易过热导致失去精度和不能持续发炮的毛病,所以齐射这个概念还不被诸国欧洲大陆强国所发现和接受,只有英国掌握了齐射,在几次关键的海战中,大英帝国船载火炮的齐射打的对手灰头土脸乃至灰飞烟灭,到那时,其余诸列强才开始真正学习怎么使用火炮,而到了十九世纪时,龙骑兵配火炮成为拿破仑的拿手好戏,反过来给英国佬狠狠上过几课,当然,那就是后话了。

此时在大明的浮山,一个醉心火炮的青年军官提前把明军的野战火炮战术带入了最新的层面,虽然现在还很低级和粗糙,但随着这种战术演练纯熟,呈现威力的那天,想来是真的不会太远了。

张世福激动时吼出来的话,赵启年当然不会相信,看着远方,这个青年喃喃语道:“给我挂块优异勋章,就是谢天谢地了!”

他在这里抱着希翼,又不大自信,张世福却不理他了,虽然军服都淋的湿透了,而且沾了不少泥土,他还是叫亲兵牵来了自己的坐骑,一翻身上去,才对着赵启年笑道:“你小子等着吧,瞧大人怎么说,嗯,我现在就去见大人。

虽然亲卫训练自成体系,主要是以骑战和近身格斗为主,甚至还配给了钢臂短帑这样的大杀器,主要是马上还击追敌时所用……内卫队从来不设想自己去追斩逃敌,而是狙击追敌,这是因为他们是在保护将领,如果叫他们动手了,想必战况不佳。

不过张世福连这些亲卫都留下了,炮队之上,要的就是能操炮的人,内卫也要操炮,也得一同训练!

这是一种疯劲,一种执着,一个加从四品指挥佥事,实职千总的武官,到了连身边一个卫士也不要的地步,这得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病?

张守仁的部下,却全部都是这种彻头彻尾的疯子!

一路风驰电掣!

雨水仍然是那雨水,心境却是与刚刚大不相同!

张世福甚至在后悔,如果事前知道赵启年这个兔崽子这么厉害,居然想出齐射这种法子来,火炮威力一下子增加了十数倍……要是早知道,一定不叫孙良栋这厮拔了头筹,非得叫大伙先到炮队去不可。

现在到处都是在苦训,营里各处也是忙的人仰马翻,到处统计,到处视察,营务处的宣传局请了一群秀才,每天都发掘训练中表现优秀的,然后写成白话小说一样的文章,刻板刊印,不仅在全营内部发,还发在胶州,发在登莱,发在浮山各地!

用张守仁的话来说,大家在流汗,在吃苦,甚至在流血。

这样的牺牲,是为了谁?

为谁而战?

这个问题,那些秀才们开始就是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什么忠君,勤王,说出来大家都是觉得没有劲。<>

皇上身居九重,除了给他完粮纳税,大家谁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又有谁享过他的好处?

说是报国,国在哪儿?

要是纳税,差役,里甲,大官儿们的轿子,欺男霸女的豪奴……谢谢,这样的国叫他们自己保去吧,咱老百姓保不起。

到这时候,就是张守仁的一句话,定了基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