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集合(1 / 2)

加入书签

军号声中,浮山营里响起了一阵阵轰隆隆的响声,犹如一阵阵的滚雷从营区的天空刮过,响亮,激昂,提神醒脑。

这是数千军人从睡梦中醒来,然后起身,跑着步去洗涮的声响。

这是他们嘻嘻哈哈说笑的声音汇集成的响动。

这是年轻而激昂的旋律。

这也是自信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叫人感动的东西,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悟到它的令人感动之处,也只有常年在军营中的人,才知道它的可贵。

在这种混杂而又有序的喧闹之中,整个军营,包括军营外的将作处,军营家属区,以及依附军营的那些买卖人家,一个个小小村落和刚形成不久的集镇,也是全部都活了过来。

洗手洗脸后,吃饭的钟声响起,所有士兵拿起自己的铁饭盒,还有筷子,在各伍长和什长们的带领下,列队向伙房而去。

张守仁一直想用搪瓷缸子,印上浮山营的营徽和一些口号什么的……这是后世的一些积习,但很可惜,这东西耗工大,技术也难,没有那么方便可靠。而相形之下,铁器虽然有缺铁的麻烦,但毕竟一劳永逸,每具熟铁打制成的餐具发下去后,只要勤擦勤涮,每人的餐具都是亮闪闪的,方便携带,不怕摔坏了,也不怕受损,任何条件下都方便使用,在形制上也是如此,餐盒下有铁条,可以打开延伸,野营拉练时可以自己烤制食物或是烧水,十分方便,配上储水的皮囊等物,行军时吃饭喝水的难题很方便就解决了。

这时候的军队,后勤是大难题,象明军调度行军慢,主要是因为后勤卡在地方手中,烧制食物供给和提供住处,都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农民军行军,则需要裹挟大量的百姓,倒不是他们喜欢带着不能打仗的百姓来拖累自己,实在是因为农民军没有稳固的后方和基地,只能是流动做战,吃饭需要这些百姓帮忙蒸煮,餐具碗筷都要他们来保管,更需要他们来提供营地,负责打铁,制弓箭箭矢,打火铳火炮,造云梯硬弩,总之,后勤是由这些百姓包办了的。

李耀武和自己的同什兄弟们坐在一块,身旁都是甲队的军士们。每个人都是膀大腰圆,十分健壮,个个都是精光四射,孔武有力的样子。

甲队是步队各队中的佼佼者,向来都是各种荣誉的集中的地方,哪怕是集训超过二十天,每个队都有人瘦的脱了形,甲队的人还是这副十分壮实的模样。

只是他们在吃喝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用眼神瞪眼瞧着对面的十来个士兵。

对面的人也是和甲队的人一样,个个都是膀大腰圆,孔武有力的样子。

特别是他们的什长,那个叫朱王礼的家伙,军服料子都要被他撑坏了一样,身上的肌肉,鼓成一团团的,走路的时候,仿佛一座小型的山峦。

这厮和他的部下,桀骜不驯,野蛮,但武艺高强,十分高明凶悍。

在集训前的剿匪行动中,在马队中立了大功。如果不是这些人全是天不收地不管的性子,怕是一个个最少也是正目副目级别的军官了。

象朱王礼,和他一起过来的姜敏已经是参谋处的武官,级别相当于副哨长帮统,朱王礼还是一个什长,还是代什长,因为前一阵犯了军规,又一次被革职了。

“杀人的好料子,打仗的好料子,不过不是当军人的好料子。”

听说是孙良栋的原话,打军棍和革职的命令都是孙良栋亲自颁发的,最后还不无惋惜的说了这么一段话……浮山营中也是有资历的,能上一个坎就是一个坎,少迈一级,就意味着比别人落后一步。

将来朱王礼在军中的发展,看来必定是不如人意了。

不过这厮倒也不在意,用他的话来说,原本光棍一人时,随便都能弄点银子,酒肉从不缺过,江湖上行走,朋友也不曾断过。<>

这么舒服的日子不过,跑到浮山营里不是享福和当官来的,就是奔着张守仁和浮山营中个个是好汉才过来的……打响马,杀山匪,除暴安良,做这些事时,朱王礼浑身热血沸腾,十分痛快,哪里还介意自己升没升官儿?

最近的集训,这厮和他的部下也是风头特劲,比枪术,他们有几个列在上等的好手,比火铳,人人最少都是十靶中八,也是可以评的上优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