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条件(1 / 2)
在很多浮山兵的眼中,大人就是一切,浮山的一切也都是大人一手缔造。
只要有张守仁在,就是有一根定海神针,一切都不是问题。
不论是打响马,山匪,海盗,或是现在的鞑子。
在一个接一个的方阵面前,张守仁策马疾驰着。
刀矛如林,长枪似海,上蓝下红的军服穿在身上,格外的威武雄壮。而这样鲜明绚丽的色彩组成了一个个方阵,令得所有人精神大振,有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军旗,鼓号,军服,仪仗,加上必胜的决心和坚固的铠甲,精良的兵器。
张守仁能为这支军队所做的一切,都是这样摆在了眼前。这支军队,已经大成,现在将迎来它最严峻的考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浮山营损失惨重,从此被打的元气难复。也可能是再创辉煌,迎接一个新的高峰。
这阵子,很多普通的士兵都是明白了皮将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别看鞑子在河北闹,在济南和东昌府闹,看着离登莱这边还很远,但想一想就明白了,鞑子以前只在辽东闹,后来到进关来,在京师一带闹,第三次又闹到了北直隶大半地方,这第四次就攻进了山东,要是第五和第六次又如何?
把战争拉在别人的地头打,总比被鞑子兵冲到浮山来烧杀抢掠要强的多。
现在的士兵有不少也见过小规模的战争,看见过被山匪和响马糟蹋过的地方老百姓是什么样子,要是被大规模的鞑子兵冲过来,家乡将会成何模样?刚过几天好日子,岂不是一夜又回头?
就是这样的想法越来越牢固,士气也是越来越高,几个月前,还是有人抱怨训练太苦,哪怕是拿这么高的俸禄,还是出了几个想拉走的士兵,当时张守仁不得不用严刑峻法——那几个士兵都被斩首示众了。
但现在这个时候,军队的基础被夯实了,理论更牢固了,人心更齐了。
替崇祯杀敌,别搞笑了。
至于为百姓……张守仁眼前掠过一张张脸孔,想起文书上报告的河北百姓遭遇之惨,而清军刚刚攻入山东后,临清城整个城市的居民几乎被杀光,这个运河上的枢纽名城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多少行商,就这样全部死在一场恶毒到完全没有人性的屠杀之中。
而河北真定的几十个州县,几十年后还到处都是尸体和万人坑。
自己是不是能如以前想的那样,“养贼自重”,对清军打而不打疼,慢慢的扩张自己的实力,对农民军是分化打击,痛剿之余,也替自己招募。
慢慢的,实力自然就膨胀起来。
左良玉在南明初年拥兵号称五十万,实际也有十来个总兵,七八万人的战兵。张守仁自信,自己做的不比左良玉差,而哪一天能叫他养起十万战兵的时候,天下肯定就可以易主了。
什么清朝,李自成,张献忠,全一边玩儿去吧。
十万虎贲,足以荡平天下!
这些想法,和云娘都不能说,张世福这样最忠心的部下也不能说……时机还不到。等能说的时候,就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了。
而老孙头更加不能说了,张守仁又不疯。
但老头这时目光灼灼,眼神中的乞求之色明显的让张守仁都不忍心了……他十分艰难的向孙承宗道:“阁老,我愿驱除鞑虏,不打回辽阳和沈阳誓不为人。”
“好,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