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军议(1 / 2)
张守仁神色十分严峻,甚至有点紧张,帅帐之中,队官和重要的武官们济济一堂,大家都已经清楚张守仁为什么会改变计划,由原本的年后出征改为年前紧急动员,几乎是仓促就出兵了。
一切都是突然的,连浮山所那边都没来得及送行,很多民众和士绅,包括周炳林这样的千户和百户官们知道以后,也是连送行也没赶上,他们赶到浮山营的时候,最后的辎重大队都走的很远了。
但等傍晚时候,军情处的最新情报使得众人明白,局面十分严峻,清军前锋的兵锋已经至高唐,清军似乎没有过年的习惯和打算,尽管清军队伍中这一次带进来不少汉军,不象前几次进兵时是以满洲兵和蒙古人为绝对主力,这一次倒是有相当数量的汉军,但这些汉军没有影响到清军的行动和决心,现在临清等城已经丢失,清军已经全师越过会通河,兵锋实际上已经直指济南了。
济南城中只有千多兵马,根本就谈不上守城这件事,只要清军一至,必定在第一时间就会攻克城池。
张守仁所部,一定要在清军赶至之前抵达济南,否则的话,这一次出征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那就强行军呗!”
孙良栋的拳头在桌上的小地图上重重一砸,大声吆喝道:“六百里地,咱们七天赶至,三十那天进城,在济南城里过新年!”
“根据参谋处的判定,”年轻英俊的姜敏皱眉道:“清军前锋,应该也是在三十左右到济南附近,年初一、初二左右,就可以主力抵达,并且攻城。”
“这么快?”
“是的,请看地图。”
参谋处的工作已经是异常的扎实,在姜敏的主持下,其余几个年轻参谋军官又一次展开了东昌府到济南之间的地图,然后通过情报处对清军行动方向的一些报告,当然,这些报告不一定准确……清军是走到哪儿就屠杀到哪儿,军情处的情报点在东昌和济南一带也不多,而且时间也不久,很多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少情报根本就是情报点在被彻底夷平前紧急送出来的……虽然如此,清军在济南西边的大致活动情报,也是被粗略的勾画了出来。
至于浮山这边也确实在试图渗透进清方控制的地盘,一直也是在招募训练人手……这方面登州有天然之利,漫长的海岸线清军根本不可能照顾的过来,只能是在旅顺等要紧的港口留一些守备兵马,三顺王带过去的战舰也很有限,根本不可能巡逻整个海岸线的距离。只要浮山这边愿意,可以随时渗透进特务和情报人员,只是现在还严重缺乏人手,人手不足,这才是致命的。
合格的情报人员必须建立稳固的情报站,情报点,然后有扎实的运送“货物”的路线,并且有撤退路线,隐蔽路线等等。
建立起这些之后,才谈的上稳固的情报工作。
情报工作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想当然,情报人员也是要把自己的性命排第一,孟浪轻掷之举,在浮山不流行。
最近对清情报和实际情形了解的进展,得益于孙承宗。
孙老头对清方的内情,知之甚详,当然这也包括清军的实际人数。对明朝很多人,甚至包括崇祯皇帝在内,恐怕在这方面都是一团雾水。
主要是清军的战斗都是干脆利落的胜利,每一次都是决定性的大胜。所以除了辽东一些真正了解内情的人之外,很多人对清军实际的人数都是毫无概念,根本不曾有一个淮确的说法。
每次清军入关,为了虚张声势也是极力夸大自己的人数,号称二十万,号称十万等等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在后来修史的时候,为了夸大战果,又是故意减少自己一方的人数,夸大明军或是顺军的人数。
比如守潼关时,李自成拼凑了二十万人,夸大成五十万人,结果清军破潼关后,后来就是在史书上恶狠狠的记下了大破李自成五十万人的记录!
这种事,类似后来游戏中的战争迷雾,后世人看的很清楚,当时的人却深受迷惑,不能解开这种迷惑,就会对战争的判断出现严重的偏差。<>
张守仁设军情处和特务处,起因也在于此。
孙承宗替他们解决了不小的麻烦,比如八旗怎么编成,大约有多少丁,成丁是每三年一考核,合格者为步甲,更精锐的为马甲,然后现在是阿礼哈哈营,葛礼什贤营,巴牙喇营,此外还有虎枪营和神机营等更多的营头,蒙古八旗是在以前编成左右翼,前几年编成了蒙古八旗,力量大为增强。
汉军现在也开始编旗,加上三顺王的降军的实力,也成为一支很强劲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