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正红旗(1 / 2)

加入书签

张守仁的记忆并没有错,眼前的清军,其实也就是四个甲喇额真的兵力罢了。

正红旗的牛录是二十五个,按清军五个牛录为一甲喇的规定,正好就是五个甲喇的兵力。甲喇额真布颜图正带着五个牛录的骑兵,在德州和济南之间的地带活动,这是清兵入东昌府逼近济南时岳托的布置,虽然现在计划有变,但岳托并没有把布颜图给叫回来。

正红旗的旗丁总数,是在六千左右,还要扣除一些看家的,不能出征的老弱等等,此次出关的正经的满洲八旗的旗丁人数是四千出头。

而镶红旗的实力虽然要强一些,但此次入关的镶红旗丁人数不足四千,远在正红旗下。

两红旗向来是代善的地盘,肥水不落外人田,手心手背都是肉,来济南是个苦差,布颜图虽是个浑人,但向来忠心不二,岳托是打算叫他留在德州战场,多立一些功劳了。

四千旗丁,其中一千五阿礼哈哈营的马甲和步甲兵,这是旗下精锐和做战的主力。在五个牛录合成的大阵中,每个牛录又单列成一个小阵,三百人不到,其中又有一百不到的人就是阿礼哈哈营的骁骑,他们披镶嵌铁叶的棉甲,戴樱盔,马甲和步甲装束略有不同。而剩下的不到二百人就是辅兵,分为有马跟役和无马跟役,在战斗时,这些辅兵中可以挑出几百甚至过千射术过人的组成弓箭手队,和正兵一起,用弓箭压制和打散敌军的阵形。

每个牛录都有大旗两杆,掌旗亲军二人,牛录额真身旁,又有前锋营的军士两人,盔上有飞翎,背后飞虎旗一杆,明盔亮甲,也是牛录中的精锐战士。

此外每牛录有白甲兵十七人,也就是护军营的将士,一色水银色明甲,盔上高高红缨,背上赤炎战旗一杆。

每十七个白甲有一个壮尼达统领,明甲红缨,背上插斜尖本色旗。

马甲是明盔暗甲,每人箭五十只,弓刀各一,由两名分得拔什库统领。

他是代善之子,在努儿哈赤的诸孙中年纪最长,自幼从军,不暴燥,不胆怯,遇事稳重又果决,是八旗王公中难得的大将之才。

满清兴起时,也是上天赐福,这小小部族简直涌现出了太多的优秀杰出的人才。

早年的费扬古等跟随清太祖的大将不提,现在老辈凋零之后,小辈中也是有太多的超出合格线上的优秀统帅。

果决狠辣的多尔衮,合格的统帅济尔哈郎、勇猛而暴燥的豪格和阿济格、阿巴泰,一团和气凝聚八旗的代善,经验丰富的大将之才岳托,杜度、何洛会,这些王公,都是爱新觉罗的宗室,早年的清军征战,皆以这些王公为主帅,每次拜帅出击,都会有满意的答卷交上来。皇太极这个八旗之主,比起崇祯来福气是好的多了。

当然,有人才而不能尽用,这是崇祯先天就不如皇太极的地方,也是两人的差距所在。

等清军打入关内,一统天下大局底定后,这些王公才纷纷落叶般的陨落,等敬谨亲王尼堪这样的小辈成长起来后,明显就不如先辈,等吴三桂造反时,八旗不论是王公还是将帅都完蛋了,若不是绿营顶上去,吴军一路打到北京都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清之得天下,实在是一件很吊诡的事,在一定时间内涌出大量人才来,最少在万历到崇祯年间这几十年里,老天爷一定就是个满族同袍。

……

……

听着岳托的话,他身边的两个儿子都是十分不愤。

罗洛浑身为长子,协领父亲的亲军。次子洛洛欢领两个半牛录,在岳托麾下也算是个勇武善战的骁将了。<>

听着岳托的话,两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都是闷哼出声,罗洛浑愤道:“大将军,明将如此侮辱我们,不如假戏真唱,攻城试探一下。”

“是啊!”洛洛欢道:“可能一打就打下来了,城头我看也就几千战兵,我们没准能……”

“说的对。”

岳托突然插话,打断了两个儿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