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开火(1 / 2)
赵启年则是拼命握紧了自己的双拳,并没有早早的下达开炮的命令。尽管每门火炮都已经准备完毕,推实药包,上好炮弹,引火待燃,一切流程对每个炮组都是熟练之极,根本不会有任何错漏之处。
在赵启年身边就是一个优秀的测矩手,在他口中,也是不停的报备着清军冲击而至相隔的距离。
等到最后时刻,赵启年心中猛然一提,然后便是挥手,下令:“开炮!”
“开炮!”
每个炮长都叫的声嘶力竭,眼前的清军有四千人余人,旗帜如海,刀矛如林,凶恶的敌人对着浮山猛扑过来,而火炮的击发,就是浮山阵地反击的先声!
一阵炮弹的呼啸响了起来,正向着浮山阵地冲击的清军就能看到对面突然有十数道火光猛然亮起,然后就是一大股的白烟,接着,便是一颗颗炮弹发出巨大的尖啸声,然后高速旋转着,向着他们迎头劈面的砸过来!
浮山炮队有十四门火炮,其中最重的是两门九斤炮,也就是西方的十磅炮,然后是主力炮群,也就是六斤炮,最小的火炮就是三斤炮,炮弹四磅重。
最小的三斤炮,打出的炮弹比成年人的拳头略大些,不论是打在人或是马上,高速旋转的铁球都是将其撕扯出巨大的血洞,甚至是将人砸塌陷了,砸的浑身筋骨碎裂,哪怕就是被擦上一点儿,也是可能造成巨大的创伤,在这个时代,被染上火药和铁屑的炮弹擦伤也是不可救治的重伤,几乎没有活命的可能,败血症,感染高烧,被擦伤的人还不如被炮弹当场砸死,最少还能死一个痛快。
六斤炮和九斤炮的炮弹就更大一些,带出的风声和尖啸也更为尖利刺耳。因为火炮的炮身更粗更长,用的发射药更多,初速自然也大的多。
十四颗铁球带着呜呜的尖啸,劈而而来,而清军阵列是四千余人排成了一个不到二里的密集阵形,当十几颗炮弹在天空飞翔而去的时候,就是注定要带走多条人命。
而与此同时,所有的炮弹落点都是差不多,飞奔落地后,在冬天坚硬的大地上翻滚跳动,左蹦右跳,每一跳都是叫四周的旗丁胆战心惊,每一跳,都是带走无数条人命,每一跳,都是有一阵噼里啪啦的骨折声响与惨厉的嚎叫声!
不过几息功夫,十四颗炮弹就是全部落在了清军阵中,犁出了一条又一条的血胡同!
等爆炸声和惨嚎声次第响起后,第二轮的炮响,又是几乎同时响起!
再一次的啸声响起,这一次所有的清军都是第一时间趴伏到了地上,再没有人敢前进一步!
齐射之威,便是如此!
明军火炮,要校射,单发,炮手动作和素质参差不齐,尽管所谓的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都是威力巨大的数千斤重的大型巨物,但发炮者的素质决定了火炮的威力,在眼前这些战场上的八旗将士,还是头一回领略到这火炮齐射之威!
并不是影视剧中的那样的火柱和烟雾腾起的模样,实心炮弹不会爆炸,这年头可能已经有延时引信引发的炮弹,但掌握这样的技术很难,短期内不大可能普及,也有链弹,多用于海战,而霰弹才是克制步兵和骑兵的利器,只是张守仁和浮山炮营还没有使用而已。
但就是这些实心炮弹,带给战场上的杀戮和血腥也是足够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