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行路难(1 / 2)

加入书签

济南城中的情形,张守仁是暂且无暇顾及了。或者说,他本人已经在城中尽可能的做了布置,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那就只能走着瞧了。

现在的他,只能是尽快的向北京方向赶过去了。

十六日时,他以征虏将军副总兵的名义题本上奏,奏明将率浮山官兵两千六百余人北上,同时浮山骑兵应山东巡抚之请,派出相应骑兵赴东昌府剿灭残匪。

上谕回复在二十日至济南,批复的是热情洋溢:知道了,内阁、兵部奉上谕,着地方官府有司妥备薪柴军粮,以俟该镇兵马沿途取用,着张守仁率部急速赶至京师,献俘太庙,钦此!

有此谕旨,按说沿途官府自是当竭力供应,不敢怠慢,但实情却并非如此。

在山东境内还好,禹城,平原,德州,一路过去,只有禹城经历了一场战事,地方残破,供给无力,但好在军粮还够,自己升火做饭,没委屈着浮山将士。

到了德州再继续往北,可就不成了。

先是夫子就雇不齐了,虽说是给钱,但远离乡土出省境,很多本地的自己带骡马的夫子不愿意干,离乡太远,他们赚的是近程脚钱,不曾走过远道,心里不吃底。而且也就是信任浮山营,换了别的营伍,许诺再好,也是不能干的。

出了济南和德州,到了河北地界,他们知道在很多事上浮山营也当不得家,做不得主,张守仁的官职也不能通吃,情份也尽到了,当下便是有七成以上的夫子请求开发了脚钱,依依不舍的带着自己的骡子或毛驴,在德州寻摸个短途的生意,就又向南转回去了。

少了骡子和毛驴和大车,整个队伍的行进就有点困难了,整个队伍里就剩下不到四百匹马,一多半是战马,每天不仅不能拉重物,还要精心伺候着,现在马正是掉膘的时候,不好好养着,夏秋时膘补不回来,这战马就算废了,万万不能大意。

鞑子正在往口外撤,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就是再强也不能逆天而行,战马要是全掉膘完了,东虏的战斗力也得下去小一半下来。

旱路打算就是走献县,河间,高阳,保定,京师的路线。

有点儿绕,但张守仁另外有打算,这条路线就算是定了下来。

出了德州界,这道路就更加难行了。

整个河北,也就是当时的北直隶被清军都是祸害的不轻。村庄荒芜,有的直接就被烧的光光,到处都是一片荒凉景像,行人极少,南北交通只是恢复了运河主干道,保定府和河间府的交通并没有恢复正常。

偶然遇到的,也都是躲过这一场兵灾的当地百姓,个个衣衫破烂,神色灰败,远远看到有大军经过,就都是赶紧躲的老远的。

看到他们面黄肌瘦,摇摇摆摆的模样,所有的浮山军人心里都不是滋味,但也是无法可想。现在自己的后勤都渐渐保障不了,想去帮助别人,也是实在有心无力。

现在的浮山营也就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沿途被毁坏的道路修补一下,桥梁重新搭建起来,这些小事,工兵队举手之劳就做了,倒并不费事。

沿途的州县,除了府城外,当初多半被攻克过,现在浮山经过时,一个原本十几二十万人的州县城池,而今最多只有几千人,到处都是吃人把两眼吃的血红的野狗,城市中也是一片废墟,返回的人犹如孤魂野鬼一样,在废墟中游荡着。

这样的城市,肯定无法提供大军的供给了,连州县官儿都不知道在哪里,再着急也是无用。

经过高阳的时候,朝廷已经下来几次诏旨,催促浮山营的行程,语气都有点峻切了。

但后勤如此之差,道路条件如此之烂,朝廷似乎也是不过。

“高阳城已经被焚毁了啊……”

骑兵队还没有补充人手,只是把各队中骑术过的去,平时就担任传令通信任务的通信兵补充了一批进来,现在才恢复了两哨二百二十来人的编制,和全盛时的小五百人的大编制还差的老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