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召见(1 / 2)

加入书签

崇祯此时的召见,也是迫不得已。

这个辰光,又是雨水不停的时候,他一般不见外臣,只是在乾清宫不停的批阅奏折就可以了。

而东厂的消息报上来,崇祯的心情也是十分的异样。

惊奇和愤怒,都是兼而有之。

兵部对浮山营的过份刁难使得他感觉愤怒,也是颇感无奈。朝中群臣就是这样,党争之下,什么事情都能放在一边,多少年下来了,他也是习惯了。

惊奇的便是张守仁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与决绝!这个胶州出来的将领,胆色决断,都非比常人!

到了此时,他才隐约明白,战场上的战功恐怕不是侥幸得来,如果将领没有这种胆色和决断,恐怕也不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就。

到了此时,也就唯有他出面收场了。

杨嗣昌的脸面,多少还是要顾及一下的。崇祯用人就是如此,自己信用的,就会悉心照顾。

有此诏旨,张守仁自是飞驰入宫,好在坐骑是准备好了的,在小黄门的带领下,风雨之中,向着宫禁方向飞驰而去。

原本就是在皇城之中,从承天门进去,再一路是端门,午门,从左掖门再入皇极门,穿过中左门,文华门,到得殿阶之前,这段匆忙的行程才算结束。

下马之后,也是有人在张守仁脸上很注意的看了一眼。

几个小黄门在无数初入宫禁的人脸上见过的那种惶恐和害怕的情绪,在张守仁脸上却是没有看到。

这里,对张守仁来说,并不陌生。

承天门,后来换了一个名字,张守仁曾经上去过,在上头眺望长安街,浮想连连。

到大明,已经是君臣分际十分明显,皇权渐渐笼罩于一切之上,就算如此,读书人还算保留一定的人格,到了“我大清”则一切不提也罢了。

骨子里虽是反感,却是不妨碍张守仁将一块金锭递了过去,直塞入对方袖中。

宫中要是提一袋银子就太显形迹了,这么没有烟火气息的一块赤金塞过去,立刻就是换了对方加倍的热诚。

“一会儿跟我来,低头看我的脚后跟,我停下来了,就在后头第二块砖上跪下,然后按吩咐报名嗑头就是……”

在吴太监的絮絮叨叨之中,张守仁屏心静气,也是跟着迈入文华殿中。

皇帝每常召见外臣,多是在平台,或是左顺门,但今日大雨,雨水至今不曾停止,也就只能在文华殿召对了。

这座殿阁,虽不及皇极与乾清宫那么巍峨堂皇,但亦是十分轩敞的大殿,入殿之时,张守仁按足吴祥吩咐,到了地方便是跪下,然后报自己的履历,报职名,最后,俯首下地,开始嗑首。

这个礼节,他行的毕恭毕敬,只是自己心里明白,他对眼前所拜的这位皇帝圣君,龙种天子,在心中实在是一点儿敬意也没有。

如果有人说这个皇帝也不容易,宵衣旰食,辛苦勤政,不好色,不贪财,那么,就叫他和河南山东并河北的那些饥民和难民说去吧。

冻死或是饿死,要么被官兵或是强盗流贼杀死,或是全家死,或是卖儿卖女,李自成千骑入河南,一年就有五十万兵,这些兵马就是那些对皇帝和亲藩们还有官员们满怀怨恨的破产农民,他们怀着刻骨的仇恨,几年时间就是把一个庞大的帝国推翻倒地,在崇祯于宫禁中悲怆自杀引起无数人同情的时候,是否有人想过,多少年来,在他的愚蠢治理下,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都是由此人一手造成!

“好,卿起来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