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庄园(1 / 2)

加入书签

眼前这支火铳,已经与后世的前膛步枪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手中的火铳以火石点火,以前那长长的火绳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火铳击锤上夹一块火石,同时火门上还有活动的铁盖子,可以保护引火,还有一条粗纹的火镰,用来与下击的火石摩擦产生火花发射。

李勇新爱不释手,一票军官也是围拢在他身边。

眼下这个是刚定型,从浮山送来的步兵铳,所以还有几十个后勤人员和车队成员试用,等再过一段时间,就是真正的马铳定型下发了,到那时,马队上下,自是有更加犀利的表现。

高机动力,拥有强悍的马上做战能力,可以破敌冲阵,又有强悍的远程打击能力,而不是纯粹的捡便宜的轻骑兵,也不是那种靠马匹移动的重装步兵,而是吸收了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就如同眼前这火铳一样。

从此之后,不需携带火绳,风雨天也可以基本正常作战,射击手续简化了十几道下来,再加上新式的颗粒火药,自然是如虎添翼。

崇祯十一年初开始制火绳火铳,十一年下半年开始试制自生火铳,到十二年四月,自生火铳定型,新的火铳标重九斤,比起十一斤的重量轻了两斤,长途行军和长时间的做战要节省将士们不小的体能,而铳管加长,使得破甲能力更为强大,这主要也是浮山火铳采取了新式的熔管法,将铳管一次熔练成型,大大增强了强度,在打磨平滑后,射程和准确度上都比以前的火铳有了长足的提高。而使用的弹丸也是更大更沉重,在上一次的济南一役中,浮山火铳破敌范围和强大的杀伤力体现在百步之内,而现在的新火铳配合新火药和更沉重的弹丸后,李勇新等人估计,在百步之内可以杀死任何披一层甲或是不披甲的八旗兵,只要击中,毫无生还机会,而在七十步内,也就是百米左右时,哪怕就是披两层重甲的精锐马甲,也是多半能一击毙敌。

只有三层甲的敌兵才需要在五十步内可以做到有效击杀,但清军阵中披三层重甲的又有多少?

“听说步铳还加装刺刀,三棱加开血槽,刺中之后创口极深极大,战场上临时包扎不一定管用,这东西,十分厉害。这墙不能太高,但亦不能没有防范,加上铁钉之后,还有隔十几步就有一个空心敌台,在里头放火铳打那些爬墙的,诱敌深入,又能杀伤来敌,岂不甚妙。”

这么一说,众人便是理解,看看那绵延几里的围墙,每隔几十步就是能容纳五六人的小小敌台,万一有警,庄中的人进入敌台守备,平时把粮食物资储备在那几个大的楼台里头,青砖所砌,又能防水火,还能防敌袭,在这种不太平的王朝末世,住在这样有严格防范的田庄之中,不论是人身安全还是全家老小的吃食都有保障,光是看这一个庄子,众人便都是十分赞服。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布置,都是张守仁一手操持出来。

而浮山的营制,训练,装备,当然最要紧的银子的来处,也是张守仁一手专责。

整个浮山,就是一台运作良好的机器,而一切的动力源头,却明显只有张守仁一个人。

失掉这一个人,整个浮山系统就会在一瞬间彻底崩塌。

这个道理,没有去北京的也是十分明白,而看到这种田庄的时候,感受是要更深刻一些,悟得的东西也就更多一些。

“贾庄主,你好。”

“见过游击将军。”

每个田庄,都是有一个委任的庄主,另外还有一个屯田官,负责屯田和养殖业的具体事物,还有一个民政官,负责庄中的鳏寡孤独的照顾,敬老抚幼,这也是浮山的传统,还有相关的民政事务,也是归此人统管,再有一个教谕官,管理庄中儿童和成人的教学,儿童要上学识字读书,成年人也要学习各种手艺,甚至包括青年要学习做战技巧,还要学习算术或医术,在这些庄子里,纯粹的儒学教育已经被取缔了。和浮山那边的情形大为不同,那边毕竟是拿胡萝卜来引人,科举毕竟还是每个人心中的正途出身,彻底取缔科举的应试的经学教育是不大可能,会引起民怨,而在田庄之中,所有人都是流民出身,原本就是寄人篱下,朝不保夕,不要说读书,能有口热饭吃就是撞上了满天神佛保佑,现在张守仁给他们住的地方,还给田地耕种,还提供种子耕牛,派人来教他们读书和技巧,别的不说,流民中的青年学了医术,最少能救亲人和四周人的性命,学了算学,将来还能给商人当个帐房先生,好歹会有一碗饭吃。<>

此外的什么吏学和律学,学了自然也有用处,要知道,流民之中对张守仁的崇敬可是到骨子里的,谁敢说一个字的不是,都可能被人把满嘴牙齿都打落下来!

这个田庄的教谕姓李,底下有军事教官和其余几个教官,现在学堂刚盖好,规模也不大,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此外还有仓储官和治安官,职掌也是不言自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