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给吴三桂挖坑(下)(1 / 2)
太监、厂卫和女人,这是皇帝公然出行的行头,朱由崧御驾亲征也不例外,这行头虽然不皇宫,队伍庞杂,但该有的也都有。现在的随行太监头子是奉旨赴四川石柱返程的御马监提督安林,皇的女人当然是贺宣娇,当然这是内涵,要算延还包括巾帼英雄马金花等。
厂卫那更少不了了,他们的地位特殊,对一个强权帝王来说,简直不可或缺,因此朱由崧穿越过来首先抓的是这支队伍。经过清洗厂卫,铲除了厂卫的头子韩赞周和马銮、马士英等党羽,厂卫便成为朱由崧的死忠和耳目。
厂卫的作用当然是为皇搜集最可靠的情报,与斥侯不同的是,他们不止搜集军情,还搜集舆情民情,监督武臣僚等,不论是边镇军将,还是武阁僚,还是商绅士贾,下至庶民百姓至王侯勋贵,全在他们的监视范围,凡是对朝延不满者有微词者,他们立即抓捕归为御案。
特别重大的案子请示朱由崧圣裁,一般的案子他们直裁决了,进了厂狱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因此厂卫的职权和作用斥侯大得多,是行军打仗朱由崧也带了一支厂卫在身边,现在厂卫的头子是安林和李全。
朱由崧开始在这里埋伏之前,斥侯和厂卫已经在附近的山林里撒下了,他们到处活动,方圆十几里以内一切可疑人等或抓或杀,悄无声息地进行,以确保朱由崧在这里设伏的秘密和安全。
这是山野当然不会有太多的闲杂人等,附近的老百姓早躲避战乱跑了,他们抓的或杀的不是清军的密探是大明的奸邪不法之徒,不会枉杀不该杀之人。
郑大木、贺宣娇和柳春红将两万军营的人马埋伏在村子附近,伏兵绵延十多里地长,有负责伏击吴三桂这支人马头部的,有瞄准尾部的,还有放眼侧翼的,民房、草剁、凉棚、牲口圈、山石、草木、谷洞等等,这一带的半山腰凡是能藏兵地方,全是朱由崧的兵将了。
下百十米深处便是一条官道,因为是山之道虽然是官道也不宽,能并排走下四匹马,这在山野之已经算是宽道了。官道另一边不是悬崖,而是谷坡,不管是谷还是坡,地势起伏都不大,有点像盆地里的梯田,但却不是那种两山夹一沟的险要地势。
朱由崧选的这个伏击地点在山很普通,他们虽然在高处,但坡不算缓也不算陡,人从半山腰可以跑下来,这正好便于冲锋,这是朱由崧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既适合打伏击,又不容易引起敌人的警觉提前暴露目标。
过于险要的地势埋伏兵马,一眼能被谙练兵甲者觉察出来,加以防范前功尽弃了。
相对来说,步兵骑兵都很好埋伏,但辎重营费力了,他们得把大炮运往半山腰的地方,一门炮少说几百斤,动辄千斤,有的红衣大炮甚至突破两千斤,全靠人力和牲口费劲儿了。
李柱石指挥着手下兵将五十余人刚将一门一千七百多斤的红衣大炮拉到半山坡安置好,这门炮刚好设在一块巨石后面的一堆深草,只露黑洞洞的炮口,清军从下面一千多米多远的道路过,是用长筒望远镜也发现不了。
五十多名壮小伙子加两匹骡子,此时都累得浑身是汗,炮身自重一千七百多斤,加炮架的重量,光两边两个大厚轮子每个也得百斤,这辅件的重量加炮身的重量总重达两三千斤,从山道往半山腰里运,尽管有牲口,坡也不算陡,但也费老了劲了。
李柱石目测着下面官道的距离和角度,指挥着布第二门第三门第n门,其他的兵将运炮弹的,装炸弹的,忙得不可开交。
正这时,朱由崧出现在李柱石近前,李柱石赶紧施礼:“御营兵炮营指挥使李柱石参见陛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