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把折扇登书楼(1 / 2)
姑苏园林代表了华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水准,郑老先生的这座寒山书院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因为姑苏园林主要为宅园,所以十分注重“风水”,寒山书院在选址和布局上有其独到之处,
李少阳看遍四周之地,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什么,这位郑老先生必然是深谙风水之道的,华国风水的根本概念,就是“天人合一说”,在寒山书院里体现的十分完美,
此地藏风聚气,园内有假山环绕,园外水道如臂弯,正所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
李少阳站在外面再看园林布局,果然是以“四灵之地”來构成的,所谓四灵,便是青龙玄武,朱雀白虎的意思,那玄武为山,青龙化河,白虎成路,朱雀为池,正是山水为主,小径通幽,池塘点缀的格局,
正在品味,看门人接起了电话,听了几句后就呆了一下,急忙放下座机,躬身打开门,亲自迎出來笑道:“哎呀这位先生,我们老爷马上出來迎您进去,这真是稀罕啊,这么多年,也就上次袁大千先生來的时候,老爷出门迎接过,”
他说的袁大千,是国内岭南画派的名家,岭南派大家陈树人先生的亲传弟子,所以郑老先生才会亲自迎接,但看门人觉得李少阳这个年轻人,不像是书画家,反而像是个公子哥儿,
但郑老先生是真的迎出來了,脚步稳健,远远的就朗声道:“百里先生好,”
这种老派的迎客方式,显示出了郑老先生的作风,唯一让李少阳稀奇的,是他竟然穿着一身三件套的西装,身板很是硬朗,并沒有想象中的宽袍大袖,或者长须满面的感觉,
郑老先生紧紧握着那个桃木盒,出來先打量了一下李少阳,不禁吃惊,沒想到他这么年轻,再看到顾师师却是笑了:“原來师师也來了啊,上次你爸爸给我送的松绿石手链,我很是喜欢啊,”
他摸了摸手里的盒子,想到里面那柄折扇,不禁又看向了李少阳,却道:“百里先生,你这份大礼我不敢收,但我也不想还给你,咱们里边谈,”
他让着李少阳进來,他们便穿过了一条小径,再过一面石屏风,眼前景色一开,一方水池明秀动人,让人视线大开之余,又有进入幽深之地的雅静,
郑老先生带他们进入了一个水亭内,里面摆好了茶具,这里可以看到湖心正中的藏书楼,
李少阳坐下就先说话了:“老先生,书是要防潮的,这藏书楼建在湖水中央,是什么意思,”
老先生就笑了一下:“书楼防潮是次要,主要是放火,所以藏书楼要有水,就算沒水,也要加个水字进去,例如天一生水这个书楼,就是加入了水字,说白了还是防火,”
李少阳恍然,
两人相对而坐,顾师师便起身倒茶,
郑老先生用一块湿布擦了擦手,又在阳光下自然晾干,才小心的打开了桃木盒子,有些珍惜的拿起扇子,叹息道:“这把折扇,就是郑家后人,也只在家书传记里听说过,如果不是我痴迷板桥先生的作品,也无法这么快鉴定是真品的,”
他一格格的打开扇面,指着扇骨道:“这种扇面,古人都是用湘妃竹或者香木为骨,而用白玉为扇骨,就显得不伦不类了,白玉扇,扇面绝不会用这种颜色,”
老先生又看着扇面上的提拔和盖章,最少十几个,尤其是乾隆帝的私人印章,他又道:“乾隆帝的印章数不胜数,这位黄帝盖章也多,几乎都有强迫症了,大内收藏的书画珍品,几乎全被他盖上章了,但乾隆帝有一个章子很少盖,就是这个,名为‘长春居士’的私人印章,这是他父亲雍正赐他的号,他很少拿出來用,”
李少阳一直听着他说,现在有点搞不懂,这老先生为什么说这些題外话,
但郑老先生还是自顾自的说着:“先祖板桥先生,是乾隆元年中的进士,乾隆十二年为官,做县令八年就罢官回扬州卖字画,乾隆十六年做难得糊涂横幅……这四个字,板桥先生正儿八经的只写过一次,”
郑老先生说着抬起眼:“你明白么,这扇面上的难得糊涂四个字,就是板桥先生手书的唯一一副,”
李少阳这才吃了一惊,顿时明白了这四个字的价值,
“难得糊涂,是板桥先生六十岁的感悟,也是他一生无论是做学问,处理家事,还是为人的一个精妙体现,对于我來说,这四个字就是无价之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