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亲自去提亲(1 / 2)
嫣然也开始变得更加忙碌了,她四处收购花朵,并雇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妇女,每天在她所住的小院儿里鼓捣着买来的花花草草什么的,文嫣阁的货架上,常摆上一些新奇的胭脂水粉,都是通州没有的。
菊花投资开这间胭脂铺子,纯粹是为了帮文儿追媳妇,从没指望过赚多少钱,但自从年后,文嫣阁的收益便突飞猛进起来,有一天营业额竟突破了二百两,这在京城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小小的农安县城,二百两银子的营业额绝对是个吓人的数目了。
这些贵夫人和千金小姐们,都是县令夫人葛氏的亲友,葛氏因嫣然治好了她的狐臭,简直把嫣然奉为再生父母一般,过年走亲戚或聚会的时候,不遗余力的向大家举荐嫣然所做的胭脂,这些夫人小姐们见县太爷夫人都这般钟爱这家的胭脂,都好奇不已,巴巴的等着文嫣阁开张,一开张便赶来抢购了!
“好,如此多谢了,我三天后一定准时到……”
嫣然说:“三天后吧,今晚我回去就帮你配,你三天后这个时候来取就好了。”
那妇人道:“得得几天配好,我什么时候来取?”
略沉吟片刻,她说:“法子倒可以一试,可需要几天时间,得选购原料进行配比。”
嫣然记得外祖父有本手札中,记了一个“香发散”的方子,专门针对发稀发黄的,只是她还没有配出来。
这位夫人的女儿有这个难以启齿的短处,因不好意思大肆宣扬,所以家里庄一直暗中找寻名贵的生发药和各类头油,可非但没什么效果,倒是弄得头发油腻呼呼,不胜其烦。
古代女子的头发很金贵,漂亮的发型都是靠发量支撑的,要是发量稀少,梳的发型就有限,来去只能梳那几个单调乏味的髻,平日赴宴或者见外客,只能靠佩戴义髻来修饰。义发柔软丝滑,容易脱落,万一在众目睽睽之下掉下来就糗大了,而且,在冬佩戴着还可以,要是夏天顶一头厚重的义发出去应酬,不到一刻钟就会捂得满头大汗,起一脑袋热痱子的。
问话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夫人,她的头发并不枯黄,也不稀少,大抵是给自己的女儿或家里的女眷问的,只因真是发量稀少枯黄的人不好意思露脸,所以才让她代替咨询购买的。
“宇文小姐,我发量稀少枯黄,没有有什么东西能改善一下我的发质发量的?”
“这个是沤子方,由八位中药研成粗渣后,与烧酒一起煮透,去渣留汁后兑上白糖、蜂蜜和冰片粉、朱砂面,用这个涂抹面颊,能淡化色素,白嫩皮肤,有益无害的。而且,我制的脂粉药膏都是天然花草配方,且都在自己皮肤上试过,夫人您在用之前在手腕或耳根后擦一点儿,半天后若无反应,便能使用……”
嫣然从货架子上拿起一个青花瓷瓶,递给这位油光满面,一脸痘印的富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