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战略调整(2 / 2)

加入书签

新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统一指挥晋东南、河北南部,以及冀豫交界处各大区的武装,虽说位于整个华北战场的南部,但实际上却位于全国战局上的中央位置,该区东连接山东、西连晋绥,向南俯视中原,可以与苏北的新四军遥相呼应,向北策应晋察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将这一地区原來的三大块合并到一起,使得原本分散活动的几个军区战略回旋区域,以及战略纵深有了相当大的增加,也在相当大的程度,可以有效统一集中调动,原來相对分散的几大区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日军从哪个方向发起扫荡,应对能力也都更强了,

不过为了便于指挥,将原冀鲁豫军区位于鲁西三分区,成建制的划归山东军区建制,将豫鲁边具有战略地位的水东地区,升级新的冀鲁豫三分区,此次会议先解决军队建制调整,地方政权下一步在做调整,

原來编入挺进军晋察冀和太岳军区主力的部队,全部调回晋察冀军区和新的晋冀鲁豫军区,将原來的留守部队替换下來,进入东北整训,眼下进入晋南的冀鲁豫和冀南军区部队,以及原冀中军区主力一部,不在返回原建制,就近先行调往东北整训,

不过按照杨震的意思,各个二级军区不能将主力全部地方化,除了划归到分区武装之外,军区手中要保留至少三个团建制部队,各大战略区手中,也要至少保留两到三个旅全建制部队,以及炮兵的大部,

尤其是返回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原挺进军的主力部队,绝对不能打散建制转入地方武装,这些部队都已经经历过严格的整训,并经过残酷的实战考验,返回之后,应该作为骨干部队、拳头部队使用,

争取通过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通过这些部队整训无法去东北的地方武装,以拉近主力与地方武装的差距,打好部队扩编的基础,为今后全面大反攻做好准备,同时建议各二级军区,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军政干部组成一批架子团,

利用眼下华北日军全面收缩的有利条件,在武工队和地方武装的掩护之下通过到敌占区活动,争取扩编一批部队,杨震的这两个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要求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支持,尤其是挺进军的两位老帅,坚决表示了支持,

对于这些建议,中央基本上全部接受,不过考虑到晋绥军区目前兵力不足,难以支撑这么大的辖区,中央希望抗联能将原部署在晋北的部队留下两个师,配合晋绥军区部队担任晋北防御,这两个师之前因为作战所出现的缺额,由中央、晋绥、晋察冀负责补充,

对于这个要求,杨震想都沒有想的点头答应,并表示如果中央认为需要,这两个师连同所属的装备可以全部划归两个军区建制,不过他的这个提议,主席想都沒有想的就给否决了,主席保证一年之后,让两个师归还建制,

在研究完大致方案之后,杨震提出将热河也一并移交给晋察冀,因为在地理上热河更靠近晋察冀,并与察哈尔和冀北山水相连,将热河并入晋察冀军区,可以增强晋察冀军区的作战纵深与回旋余地,并增加晋察冀军区的活动范围,

同时热河地区位于整个东北战场的侧翼,也是东北抗联与晋察冀军区连接的纽带,将热河移交给晋察冀军区,抗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压力,可以专心应对东北战场上的关东军,

但因为热河正处在晋察冀与东北两大战略区结合部,位置极其重要,所以主席再三坚持热河还是划入东北军区管辖,由东北军区和抗联指挥,主席的坚持让杨震只能收回原來的计划,还是由抗联担任热河一线的守备,

中央也给华北除了山东之外的其余几大战略区下命令,让几大战略区争取在四到六个月之内,为抗联动员十万左右的新兵,以部分协助抗联解决补充兵员不足的困境,至少协助抗联补充一部分此战之中出现的战损,

作为此次会战的主力,承担了大部分战场主要作战任务的抗联,在此战之中的伤亡是几个参战的大区之中最大的,此战过后全军沒有一个完整的建制师,有几个师现在已经是一副空架子,伤亡最轻的一个师,也有超过了建制的四成,

在会战结束之后,主席与老总接到抗联的伤亡报告,不由的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整个抗联几乎伤亡过半,并且损失了相当数量的坦克和飞机等重装备,而且付出的这么多伤亡,绝大部分是一线作战人员,按照这个伤亡数字,别说全军各大战略区无一个能承受下來,就算换了重庆方面的任何一个战区,也都彻底的垮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