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结果(1 / 2)
按道理说像眼下澳大利亚这么重要的战场上,日军应该选择一个虎将或是一员猛将,來承担重任,而这样的将领,在现在的日军之中并不缺乏,比如在东南亚战场,以劣势兵力更扫马來亚半岛十几万英军,而被称之为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
但南方军在选将的时候,沒有选择被称之为马來之虎的悍将,却偏偏选择了忧犹寡断不说,还坚决反对与美英开战,作诗比打仗更在行,在兵力火力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一个菲律宾战役打的拖拖拉拉,甚至用损兵折将來形容都不为过的本间雅晴中将,
这位颇有些草木皆兵的老兄,在美澳两国海军舰队对其滩头防御阵地,几乎是不计损失的疯狂炮击之中,惊恐的认为美国海军此举,是有准备从自己背后登陆,彻底将登陆部队合围的意图,
生怕自己被包了饺子的他,立即将正在势如破竹进攻的第十六师团,从正在追击美军的行动之中,火速调回登陆地点准备进行抗登陆作战,前方只留下了一个第五师团,外加由独立混成第四联队为基干编成的一个支队,
而这个独立混成第四联队,在美澳航空兵不惜一切代价的轰炸之中损失惨重,已经无力进行超越追击,只能停止下追击美澳溃军行动,就地转入休整,剩下一个孤木难撑的第五师团,面对着广袤无垠的澳大利亚内陆也只能停下脚步,
结果等到发现是虚惊一场之后,将十六师团重新调过头,试图追歼美澳军队的时候,美澳军新增援部队已经赶到,战机已经错过难以找回,在美澳军队铺天盖地的炮火,外加大量坦克的冲击之下,第一波日军登陆的两个师团,只能彻底的放弃进攻的打算,
原本这位向來忧犹寡断的老兄,因为在菲律宾战场上的延迟,已经被大本营内定转为预备役,但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在其同期好友在荷属东印度群岛作战之中,大放异彩的十六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的劝说之下,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让其出任十四军司令官,
可这位老兄在菲律宾战场上犹豫不决的老毛病再次复发,关键时刻抽出了合围圈的部队回防,不仅让美军逃出去一部分,更让美澳联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可以快速的调集新的增援兵力,
虽说他在澳大利亚战场上,依靠逃过美国海军截杀,陆陆续续登陆的两个后续师团、四个旅团,外加七个独立混成联队,以及海军被击沉军舰上逃生的水兵,最终坚持到了终战,拖住了大批美澳军队无法增援其他战场,
但他的此次举动,也彻底葬送了日军夺取澳大利亚的希望,让日军大本营,彻底消除南太平洋上最大隐患的想法彻底落空,但后來的事情,谁也不就可能判断的那么准确,眼下的美英两国,被日军攻入澳大利亚的举动搞的是焦头烂额,
面对着整个不利的战局,已经快要火上房的美英两国,不断要求眼下所有对日作战国家和军队之中,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抗联,加大对日军的空袭力度,以尽可能的削弱日本本土,支援太平洋战场的实力,
皮尔逊与罗斯的催促,让杨震很反感的同时也异常的头疼,现在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损失也一样不轻的抗联航空兵,眼下无论是飞机、空地勤人员,还是航空燃油,甚至是航空炸弹几乎是无所不缺,
别说满足不了美英的需要,就是自身的防空需要,也只能暂时转交给地面防空兵,之前担任防空任务的米格三战斗机,除了战损无法补充之外,相当一部分飞机,因为苏德战争爆发之后零部件已经无來源,在损耗过大且无补充的情况之下,已经无法撑起北满的天空,
苏制飞机发动机本身就使用寿命短,再加上高强度的使用,原有随机进口的备用发动机早就消耗余烬,现在自顾不暇的苏联人,在自己是都都尚且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沒有精力向抗联继续出口飞机发动机,
而自行的仿制工作,却因为缺乏技术人员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样一款并不先进的飞机发动机,仿制工作进展相当的缓慢,迟迟拿不出合格的产品來,仿制出來的发动机,功率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二,重量则增加了百分之十,
最关键的是使用寿命,还不如原型机的三分之一,甚至有的发动机只飞一个起落下來,发动机就报废,虽说仿制出十多台,但是航空兵根本就不敢接收,这样的发动机装上飞机,那是对飞行员的犯罪,
缺乏的不仅仅是备用发动机,刹车片、机轮、螺旋桨、机体内的管线等等关键备件,几乎是沒有不缺的,一个工业基础薄弱,无系统工业体系支持的国家,想要维持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就是这么艰难,
那批米格三战斗机,现在只有三十多架还能飞行,剩下沒有战损的飞机,不是因为零部件缺乏,就是因为发动机使用寿命已经到了,无备用发动机可更换,而只能停留在地面上,成为还能飞战友的零部件捐献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