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标杆作用(2 / 2)
美英在航空研发体系上,以及综合技术水平上,的确要好于苏联人,但是他们不会将这些东西,传授给中国人的,更不会传授给抗联的,因为他们不会为自己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猫教老虎上树的那个寓言,他们比中国人懂得的更多,
现在对于抗联來说,除了利用现在这个盟友的机会,尽可能的多吸收世界航空技术,想尽办法培养出一批人才之外,更多的就是要自力更生,不要想着依赖任何人,而向他钱学渠这样的人,就是自力更生建设自己航空工业的最重要基石,
杨震的话音落下,尽管钱学渠已经有些被说的心动,但却是还在犹豫之中,并沒有点头立即答应留下來,他是一个学者,但并不表明他真的是一个书呆子,这段时间的遭遇,让他现在还心有余悸,
看着钱学渠有些犹豫的表情,杨震笑了笑道:“这样,如果钱先生还要坚持返回重庆的话,我也不会强留,不过既然决定要走,就不差这几天的时间,钱先生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有机会见面,聆听钱先生的指导,”
“这样,还请钱先生在详细的考察一下我们的工厂和学校,给我们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毕竟我们这些当首长的,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有的事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钱先生这样的专业人士,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意见,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对于杨震又一次诚恳的邀请,钱学渠犹豫一下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下來,见到这位老兄总算点了头,虽说对去留的问題还沒有最终吐口,但是杨震知道只要给自己一定的缓和时间,还是可以将他留下來的,
在离开航空兵招待所之后,杨震叮嘱方子翼,让他从航空兵政治部抽调出一名副主任,亲自陪同这位钱先生去参观,除了一些高度涉密的方面之外,其余的可以让他随便看,部队也可以让他下,
他们航空兵不是想要改造b二十五轰炸机吗,完全可以聘用这个家伙作为顾问,用这个名义來将他彻底的拉进來,这个家伙虽说沒有吐口留下來,但是已经处在犹豫之中,只要让他的所学能够得以致用,他才会抛弃最后一丝犹豫,
再三交待完毕方子翼之后,杨震告诫他,对于这些一门心思科技报国的科学家來说,想要留住人,不是靠给他们多么优厚的待遇,更不是靠着给他们多少的金钱,如果图这些东西,他们也不会回国,
眼下的国内不管那个派系或是方面,即沒有能力让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沒有能力将他们抱负变为现实的国内了,他们完全可以留在能给他们这些的英美,來继续他们的研究,而且国内给的待遇再好,也不如欧美,尤其是美国人能给的起的,
要想真正留得住人,就给予他们施展空间的地方,只要种好梧桐树,又何愁吸引不來金凤凰,只要抗联能给他们一个真正施展抱负的舞台,实现他们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梦,那么才是留住人的根本,
杨震认为这个钱学渠留与不留,并不能只看表面问題,以现在的局面來说,多他一个钱学渠固然能够解决很多问題,但是少了他一个人,也还不到工作完全无法开展的地步,但是这个人却可以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用他來吸引更多的留学英美的科技工作者,在现在或是不远的将來回国工作,
所以对于这个人一定要重视,给予他足够的空间,想办法将他彻底的吸引到工作中來,否则就是留住了人,也留不住心,最关键的是如果能留住他,对抗联人才吸引计划会有相当大的便利,人家看你是不是真心的,要看对待现有科技人员的态度,这就是标杆的作用,
政治部那位负责审查的副主任那里,他会让政委亲自出面去解决,如果某些人还是换不了脑筋,那么就干脆换人,这沒有什么好犹豫的,他杨震不怕得罪人,寒了一个人的心不可怕,但是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那才是真正致命的,
在叮嘱完毕方子翼之后,杨震沒有返回航空兵司令部,而是回到抗联总部,与方子翼和黎明的谈话,以及今天发生的问題,给他变相的提了一个醒,自己在有些事情的考虑上,有些过于片面了,
总认为眼下自顾不暇,尚需要美英大量援助的苏联人,不太可能会提供给自己作战飞机,而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美英身上,但自己也忽略了国内特殊的政治环境,对美英援助飞机性能上的限制,
眼下得到大批美英制造新式飞机援助,以及国内航空工业东迁完成,各个飞机工厂已经恢复生产的苏联人,也未必完全沒有可能向抗联出售新式战斗机,在美英拒绝提供新式飞机的情况之下,自己的确应该做好两手准备,想办法采取交换的方式,从苏联购进一批新式飞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