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不会改变决心(1 / 2)

加入书签

杨震坚持先打北平之敌.还有一个理由他沒有办法明说.那就是如果先攻击天津.不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还未必能够得手不说.一旦天津与塘沽丢失.整个北平的日军后路就彻底被切断.

这样一來.不仅不能对整个战局起到太大的作用.变相的分散了自己的兵力.而且很容易将北平日军逼到狗急跳墙的地步.北平的日军除了无条件投降之外.就只能死打硬拼、做垂死挣扎之外.几乎是沒有任何的选择.

而日军根本就不是那种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之下.会主动缴枪投降的军队.天津、塘沽一失.已经失去几乎所有退路.眼下部署在北平城外的日军各部.要么全部收缩进城固城死守.要么垂死挣扎.这两个选择对于杨震來说.都是很难接受的.

同时以杨震对冈村宁次的性格判断來看.性格上有些阴郁的冈村宁次.绝对不是那种动不动就玉碎的人.一旦天津与塘沽丢掉.他在第一时间就会将城外的大部分主力.都收缩回北平城.以静待其他方向的援军赶到.

如果日军的真的全部收缩回北平城内.面对日军这样的对手.搞不好北平这个千年古都就真的要打烂了.即便围困又能怎么样.一贯死硬的日军.是绝对不会缴械投降.可北平城内他不产粮食.城内除了日伪军政人员之外.还有几百万的平民.

难道让这些中国老百姓.也跟着日军一同陪葬.活活饿死在北平城内.更何况以日军目前在北平城周边的兵力來说.按照合围战至少三比一的兵力优势要求.在还要应对其他战场的情况之下.部队也很难抽调出太多的兵力.长期围困北平城.

这样一來.反倒是自己被牵制住了.中国人对北平投鼠忌器.无法放手去打.日本人可不会在乎这座古都会不会打烂.城内的几百万百姓会不会被饿死.最关键的是贫瘠的.尚未从连续两年的天灾之中缓过气來的晋察冀军区.也无力长期供养大量的部队在北平城周边.

而且即便是付出巨大的代价.拿下了天津与塘沽.但肯定要付出巨大伤亡的部队.还怎么应对新的敌情.即便日军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北平.在天津与塘沽攻坚战之中付出巨大代价的部队.还有沒有能力在调过头完成对北平之敌的围歼.甚至哪怕是合围.

一旦北平日军全力向天津突围.部队还有沒有能力在运动中歼敌.如果日军投入大量的兵力.在北塘、大沽.乃至整个天津海岸线周边登陆.部队还有沒有能力应对新的敌情.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同样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还不如北平城周边的日军.目前还以争夺外围为主的态势.在城外激战并不会伤及到北平城内.以及周边的古建筑群的特点.先解决北平的日军重兵集群.至少可以为已经开始的南下作战.保障补给线与后方的安全.

能逼着他们主动的放弃北平向天津撤退.这是最好的结果.也可以保全北平这个千年古都.在部队逼近通州、大兴、南苑一线的时候.冈村宁次调集重兵争夺通州一线.就已经说明他们要确保平津之间的交通.有确保必要时候向天津撤退的路线的意图.

虽然不见得日军拼命争夺通州一线.肯定就是为了在战况不利的时候.保住突围路线.但先打北平、钳制天津的战略部署.就算不能逼迫他们主动突围.但至少也可以将日军的目光从冀中吸引到北平.相比冀中平原地带.杨震相信日军大本营更重视的是平津得失.

不管天津和塘沽加在一起.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还是两地的重要战略位置.以及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都是日军必须要救援的要点.利用平津地带.将日军可能增援的兵力.尽可能的拉长战线.至于天津港与塘沽港.杨震认为采取航空兵的封锁已经足够.

美国人可以利用航空兵的优势.将整船、整船的日军精锐送到太平洋海底.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能采取同样的战术.将日军的援军送往渤海龙王爷那里去常住.这不是比花费高昂的代价.夺取天津和塘沽要节省兵力很多.

杨震坚持自己的计划.让老总很是不满意的同时.也相当的为难.中央的意图还是先打天津.在整个华北战场形成一个关门打狗之势.彻底的解除华北根据地受到的海上威胁.以及缩短应对日军反扑的战线.

但杨震的坚持与固执.却是让老总也很头疼.眼下攻击天津与塘沽可能会付出的代价.老总心中还是清楚的.但是攻击天津和塘沽.对整个战局却是相当有益处.从战局的整体來看.这个代价还是合算的.

可眼前这位年轻的统帅.却是固执的坚持要打北平.对天津与塘沽一线.还是以空中封锁为主.这让老总很是不满意.要是单靠几十架轰炸机.就能起到地面装备的作用.那么还要步兵做什么.

只是老总不知道.杨震的这个计划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在整个作战计划制定完成之后.杨震与郭炳勋再三研究.拿出的几个应变计划之一.天津与塘沽一线.则是压根就沒有被杨震列入攻击计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