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冈村宁次的选择(2 / 2)

加入书签

以及坐困门头沟.在这最后二十四小时内.仅存的兵力又丢了一半.抗联的坦克已经冲到指挥部门前.已经进入最后关头的一一零师团.不断发來的求救电报的整体战局.始终在犹豫的冈村宁次.最终还是选择了有条件接受抗联的条件.

不接受怎么办.难道真的让北平城内的几万侨民.还有两个师团仅存的残部真的彻底被解决.还有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内的大量高级军官.真的要为天皇尽忠.还是难道让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真的成为日本陆军自明治维新组建以來.第一个被消灭的方面军司令部.

尽管冈村宁次在点头之前.分别向大本营与派遣军司令部发了请示电报.但大本营的回电只是告诉他自行决断.这是他方面军司令官的职权所限.不必在事事请示大本营.到是南京派遣军司令部的那位司令官.还是说了句以保存帝国陆军精华所在为重的公道话.

不过派遣军司令部虽说给予了明确的暗示.但是也就是暗示而已.要说是明确的答复.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回事.转了一圈下來.给予冈村宁次的答复都是含糊其辞.实际上还是得冈村宁次大将.自己去拿主意.

其实尽管大本营与南京派遣军司令部.都对于放弃北平一事上.沒有给予冈村宁次明确的答复.但无论是大本营还是派遣军司令部.都知道这个时候北平实际上已经是守不住了.与其让一个方面军司令部去陪葬.还得搭上一个大将司令官.还不如利用这个机会撤出來.

但是不管大本营还是派遣军司令部.却都不愿意担负放弃北平的名声.北平是什么地方.那是中国几代王朝的首都.相对于南京这个支那政府的前首都來说.作为近代中国几个王朝都城的北平.在支那人心中的意义更加重大.

而且北平城不仅仅是华北铁路线的枢纽.同时也是支那近代以來的精神和文化中心.其在日军在整个华北的战略格局中的位置.不比新京在满洲的位置要抵.而对于整个中国來说.北平这座城市远远超过了位于中国一隅的新京.

放弃北平这无疑对日本陆军來说.是一件极其丢面子的事情.所以谁都不愿意去承担责任.甚至为冈村宁次分担一下.直到内外城之间的联系已经被切断.坐困北平的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实际上已经无法撤离的情况之下.

实在无法接受一个现役陆军大将战死的大本营.以及派遣军司令部才给冈村宁次.发了一个含糊其辞的电报.尽管中心的意思.还是告诉冈村宁次该跑就跑.但是在明面上.却是依旧谁也沒有明说出來.

好在冈村宁次也是杀伐果断的人.并沒有受到大本营与派遣军含糊其辞的回答影响.而在接到城外与其说是谈判.还不如说是最后通牒的再次谈判要求之后.不利的局面.让他最终下定了决心.

但是此次谈判.他并未派出原來的方面军副参谋长主持.而是改为派出更加老成持重的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出面.亲自出面主持此次谈判.至于方面军那些一心决一死战的年青军官们.则直接被他派宪兵队控制起來.

在这个关系到整个方面军司令部生死存亡.以及北平城内数万侨民能不能撤出去的关键时刻.不是让他们意气用事的时候.同样担任过参谋的冈村宁次.很明白在日本陆军之中这些人的能量.所以在正式谈判之前.干脆将他们都控制起來.以免这些人捣乱.

在谈判之中抗联同意让开正阳门车站.让北平城内的日军以及日本侨民.从正阳门车站蹬车撤往丰台.让开对天坛与先农坛的合围.放出困守天坛与先农坛的日军以及撤到那里的日本侨民.一同撤往正阳门火车站.

同时停止困守门头沟的一一零师团.已经不足半个联队的日军最后解决.让开一条路线.让一一零师团残部撤往丰台车站.与从北平撤出的日军与侨民汇合.以北平城南的丰台车站作为撤退的出发地撤往天津.

但幕后主持谈判的老总.在杨震的坚持之下.决绝了大城户三治中将要求放开北平城东战线.让五十九师团撤入北平.而是坚持五十九师团残部从通州出发在安定车站上车..同时要求门头沟地区的日军.也直接撤往丰台.不进入北平城内.

沿途抗联必须派出部队监视.但是只要日军不主动攻击.抗联保证履行协议让开一个口子.抗联方面同意日军官兵可以携带随身的武器弹药.侨民也可以携带走随身财物.整个平津战场停战两天.以保证北平周边的日军撤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