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这他妈的就是一个陷阱(1 / 2)

加入书签

手中仅有这么一点可怜的反坦克武器.面对着敌军几百辆坦克集群.怎么能不让他内山英太郎中将.感觉到芒刺在背、寝食不安.尤其是在眼下整个保定战场.几乎所有的日军都保持着进攻的阵型.即无法修建反坦克战壕.也无法依托大的河流等天然阻击阵地.

现在的内山英太郎中将.总算明白了敌军为何在还有持续进攻能力的情况之下.将进攻的停止线.西路停止在保定.中路停止在河间.就是为了避开水流量比较大的滹沱河.以及其在安平以西比较密集的支流地带.

冀中战场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确是大规模坦克作战的天然最佳阵地.但是在安平以西.望都至博野以南地区.却正是滹沱河以及其主要支流汇集地.这一带的河流与保定北的漕河和唐河相比.无论是水量还是密度都远远超过了保定周边的那两条河流.

敌军将战场设置在保定、高阳、河间至沧州一线.不仅避开了水量最大的滹沱河.更避开了清风店以南滹沱河密集的支流.其选择的战场上.虽说有潴龙河与滹沱河下游的子牙河两条较大的水系.但是水网的密集度.与安平以西无法相比.

而且子牙河与潴龙河虽说将敌军的整体防御.分割的互不相连.也限制了敌军攻击正面宽度.以及加大了迂回作战的难度.但也让日军的进攻路线.只能选择相对狭窄的线路上.有利于其发挥火力上的优势.

同时敌军将攻势停止在这条线上.在西线可以得到其所谓的晋冀鲁豫军区配合.在东线的沧州一线.可以得到其所谓的冀鲁边军区配合.并且拉深了日军自己的后方纵深.为其活动在自己身后的那个什么冀鲁豫军区.对自己后方采取大量的破坏行动创造了有利战机.

最关键的是这一带缺少大型天然河流的地形.正好发挥其装甲集群的优势.在缺少大型河流.又是一马平川的战场上.装甲集群的突击力可想而知.敌军将攻击终止线停止在这条线上.并非是方面军那些脑残参谋得出的.是敌军后勤补给延伸过长而无力支撑.不得不终止进攻.

至于保定战场的这个所谓突出部.不是敌军沒有能力拉平.而是其在大规模的装甲集群穿插的行动时.在西线有意识的留给自己的一个陷阱.甚至可以说用來引导自己的增援兵力上钩的一个诱饵.以分散敌军主力南下之前.整个河间战场的压力.

不仅让自己五个联队的兵力.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敌军指定的方向发起攻击.在整个潴龙河以西战场上.也只能按照敌军选择的战场作战.甚至在整个冀中作战的时候.整个部署都只能按照敌军的思路來.

虽说是炮兵出身.但到底为日军将领中的后起之秀.内山英太郎中将在察觉到当面抗联.已经在准备反击的时候.便迅速的看到了自己所处的地形.对自己指挥的整个援军行动上.带來的威胁与不利.

尽管有些犹豫.内山英太郎中将还是再三给冈村宁次发报.要求眼下在冀中投入的各个师团.在敌军大规模的反击之前.尽可能的撤退到滹沱河南岸.以便在新的增援兵力抵达.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南下敌军之前.多保存几分元气.

只是对于他的建议.冈村宁次大将却沒有给予任何的答复.内山英太郎中将的担忧.冈村宁次并非看不出來.但是正是因为看的太清楚了.冈村宁次才沒有办法下达这个命令.甚至冈村宁次大将认为.眼下非但不能下达收缩、后撤的命令.相反还要加强进攻的节奏.

冈村宁次认为一旦现在后撤至滹沱河南岸.敌军发起追击的时候.其坦克的冲击力.要远远的高于现在.而且不管日军的行军能力再强.在这种一马平川的地形上.也是跑不过坦克的.与其在追击之中.被敌军一口口的吃掉.还不如与敌军尽可能的黏在一起.

利用日军进攻的冲击力.完成对敌军防御体系的分割.使得敌军的坦克战术.在使用上投鼠忌器.而减轻各师团可能会面临的坦克冲击.而且在冈村大将看來.只要能解决掉敌军的步兵.敌军剩下的坦克数量再多.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所以对于内山英太郎收缩兵力.与敌军脱离接触.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后撤至滹沱河南岸防御的请求.冈村宁次压根就沒有给予任何的答复.他的要求只有两个字进攻.如果用一句话來总结的话.那么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冈村宁次的进攻能不能取得他想要的效果.至少眼下的内山英太郎沒有看出來.但是就在他的请求被拒绝的同时.抗联在整个冀中战场全线的反击行动.已经开始秘密着手进行准备.

除了各部队利用夜间.向预定进攻出发地秘密调动之外.各部队也在抓紧时间补充弹药.加快对战损装备.尤其是坦克与半履带装甲车的整修.经过陈翰章抽调出來的两个装甲师保障营.大部分维修人员的全力抢修.到战役发起之前.战损的装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补充.

即便对彻底被击毁的坦克.抗联的维修人员也沒有放弃.充分利用了可以拆卸的完整部件.想尽办法恢复了一批装备.甚至还利用拖回去的.曾经遍布漕河两岸的日军战损坦克.拼凑出來了一个连.还可以使用的一式坦克.以及战地改装了一批自行火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