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第六感做出的决策(2 / 2)

加入书签

手中最后的这些机动兵力.不到最后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轻易不能投入战场.而眼下随着清风店日军自身陷入混乱.明显是自身指挥系统出现了问題.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命令已经冲进去的部队猛打猛冲.而不是盲目的投入预备队.

在李贺陷入昏迷之后.他立即与赵志两个仅剩的团级干部.进行了一下工作分工.由副团长赵志接过一线指挥的责任.他则坐镇在团部负责掌握全局指挥.并保持与师部之前的联系.等待师长和政委选择接替人选.

性格同样强势的这位政委.不顾副团长的反对.不仅沒有将预备队投入战场.反倒是将预备队加强到了北面.望都县城到清风店的唐河铁路桥方向.将那里的态势由警戒阵地.升级为防御阵地.

事实上这位自从由挺进军调任抗联工作后.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拒绝了上级去后方军分区担任分区政委.或是去野战部队当师政治部主任的安排.宁可不提拔也要去一线作战部队.

即便按照抗联的规定.未经过进修暂时无法转为军事主官继续当政委.这个二把手也行的.但一定要去作战部队.而且走到那里都要说了算.很是有个性的马政委.眼光还是相当精准的.

就在他手中的预备队刚一赶到唐河铁路桥.还不到半个小时.望都县城的日军突然倾城出动.试图强渡唐河增援清风店战场.如果不是预备队及时赶到.只有一个排的警戒部队.恐怕很难抵挡住上來就采取猪突式战术的日军.轮番发起的凶猛攻击.

当之前一直选择静默的望都一线日军.突然出现在唐河沿线的时候.马玉堂马上明白了日军的整体意图.望都一线的日军.并非是在等待保定方向行动.而是根据整体部署.他们在选择出现的战机.

对于日军來说.清风店守军抵抗的时间无疑越长越好.一旦清风店战场陷入胶着.抗联在清风店战场的主力被牵制住.那么才是望都一线日军出动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抗联在清风店战场的兵力.不是受到重创.就是被牵制在战场之上无法抽身.

这个时候他们出现在战场之上.那么对于整个清风店战场上的抗联部队來说.后果绝对是毁灭性的.到时候他们不仅可以保住清风店.为整个保定战场的日军保住退路.最关键的是.一旦清风店战场主动权易手.

那么无论是对于定县的林枫.还是东面的熊伯涛.无疑都处在一个腹背受敌的态势之下.到时候抗联在河间以西战场构筑的合围圈.不仅无法吃掉合围圈内的日军.甚至还有被日军反手重创的可能.

日军这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着眼点也相当的准.只不过清风店战场日军指挥部被毁.望都日军在无法得到有效的战场情报來源的情况之下.无法再继续等到他们想要的出动时机.只能提前出动而已.不过出动的时机还不算最有利的.但是这一手也无疑险些打了自己的一个措手不及.

好在他及时将预备队调往唐河铁路桥.才给清风店战场争取到了最关键的三小时的时间.保障了清风店战场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否则一旦让这股日军在两军鏖战的时候.冲到清风店.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只不过这一点.是眼下暂时还不清楚自己的这一手.究竟会起到多大作用的马玉堂无法预料到的.他做出这个判断.更沒有任何的情报來源.只是出于多年在战场上的经验得出的结论.但也就是他这个凭借第六感做出的决定.起到的作用是他当初下决心的时候.根本就无法估量的.

有时候战场的情况就是这样.几分钟都可以决定生死.更何况马玉堂派出的部队.提前到了整整半个小时.正是他的这个第六感促使他下的决心.抢先一步在清风店与望都县城之间.构筑了一道虽说并不厚实.但却异常坚固的屏障.

在望都县城与清风店之间的唐河铁路桥周边.爆发的这场阻击战与争夺战.虽说只是此次整个冀中会战之中.规模并不大的一场局部战斗.但就整个全局而言.却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而在眼下接到唐正派出的人.送回來的那个挎包里面的情报后.对当面日军为何会出现眼下的转变.已经搞清楚的马玉堂与赵志.从这份情报之中得到了相当多的有用东西.尤其是那份日军兵力部署图.可谓是异常的关键.

唐正送回來的那份情报.尤其是整个清风店日军兵力部署图.给了马玉堂调整部署在情报上最有利的支援.这份地图上标示出來的日军部署情况.再加上自己部队的目前进展.马玉堂认为已经到了总攻击的适当时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