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叛徒的危害(2 / 2)
只不过这支驻扎在天津.就在冀中周边的部队.在眼下的战场态势之下.为了抵达冀中战场.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眼下想要从除了海岸线之外.周边已经被抗联严密封锁.甚至可以说是水泄不通的天津.抵达其实直线距离并不远的冀中.哪里会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些日军只能冒着被击落的危险.从天津乘坐飞机先抵达飞抵秦皇岛.然后从秦皇岛乘火车.秘密抵达旅顺后乘坐几艘潜艇.利用渤海湾封冻之前最后的机会.在冀鲁边军区整个防区的薄弱点.秘密在夜间从渤海湾的狼坨子登陆.
然后保持通讯缄默.一路秘密西进.利用冀中部队正处在恢复期.渤海军区部队主要集中在沧州战场周边的态势.小心翼翼的避开一切村庄.采取白天休息、夜晚行军的办法.在青州以北越过津浦铁路.
只是日军在天津的运输机.数量与空运能力都很有限.即便秦皇岛距离天津.直线距离并不遥远.但在空中激战几乎每天都大规模的爆发.空中航线并不安全的情况之下.冈村宁次尽管苦心收罗.拼尽全力也只空运了三百余人.原來全建制出动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不过这支日军特工队能以三百余人的规模.在渤海军区整个防御最薄弱的狼坨子一线登陆.并横穿了整个渤海军区的辖区而沒有被发现.当然并不是他们自身能力真的有那么突出.渗透能力真正的那么强.在所谓的敌军控制区横穿上百公里.而不会被敌军发现.
这其中固然有苦心训练.培养出來的军事素养与伪装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但在冀鲁边区人口并不稀少的情况之下.无论他们伪装的再好.也不可能一丝破绽都沒有.渤海军区的部队就算沒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但也不至于一个明眼人都沒有.
他们能顺利的摸到任丘.除了计划制定的异常紧密.以及身上的伪装之外.最关键的是得益于这支日军队伍里面.有几个中国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正是依靠这几个中国人带路.他们才能比较顺利的摸到了冀中.
而这几个人不是别人.一个是因为搞腐败并公开纳妾而受到处理.并装备调往延安学习之前.干脆暗杀了自己的政委后.带着心腹跑到天津公开叛变投敌.也是自七七事变.十八集团军东进以來最大的叛徒.原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
以及这位前冀鲁边军区司令员的铁杆部下.原冀鲁边军区三分区司令员杨铮侯.三分区特务团长陈子芳.以及原冀中军区警备旅一团团长张子元.这几个人都是冈村宁次为了执行此次任务.专门特殊挑选出來的.
邢仁甫是原冀鲁边军区司令员.而渤海军区就在其叛变之后.由冀鲁边军区以及清河军区合并组建的.虽说在干部配备以及部队编制上.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考虑到部队对自己作战地域熟悉程度.以及补充与整补的需要.大致还是沒有做出太大的变动.
冀鲁边军区在与清河军区合并之前.其辖区范围西起津浦铁路、运河一线.东临整个渤海湾.北起津南地区的独流碱河.南至徒骇河.隔黄河与原清河军区相望.其辖区正好在杜开山迂回的路线之上.包括沧州在内都是冀鲁边军区的辖区.
而在杜开山主力出击河间战场之后.其后方与天津战场之间的联系由渤海军区一部.也就是原冀鲁边军区部队保障.也就是说整个津浦铁路以西战场侧翼防护.以及杜开山的身后.其实都是由原冀鲁边军区负责.
而且为了参与此次会战.按照中央的命令.山东军区除了将原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成新的渤海军区之外.还抽调了的部分主力.升级整编成两个主力旅.专门用于在沧州战场.配合抗联兄弟部队作战.也就是说原冀鲁边军区留守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战斗力相对较差的地方武装.
邢仁甫在叛变之前.不仅担任正好保证杜开山身后.也是沧州至静海一线的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参与创建并在这里转战多年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相当的熟悉.而且他在叛变之前.就曾经在新海县的望子岛长期居住.
在叛变之后又带着一部分裹挟叛变的部队.在狼坨子周边活动.试图拉拢更多的人叛变.虽说最终沒有得逞.但是其对冀鲁边区的熟悉程度是一般的干部.哪怕是原冀鲁边军区大多数干部所比不上的.
整个徒骇河以北的冀鲁边军区辖区之内.那里是冀鲁边军区防御薄弱地区.那里地方可以供隐蔽.那里可以筹集到粮食.那里的部队战斗力差.那里会是抗联以及渤海军区部队重点控制区.那里的群众基础相对较差.当地抗日武装力量控制力度差.他是相当的一清二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