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站在门槛处的日军(2 / 2)
尤其是十字岭突围之战.掩护部队都在与两翼包抄过來的日军主力交手.根本就沒有搭理这支咬在自己身后的日军小部队.这才让其杀伤和俘虏了为数不少的掉队人员.以及被打散人员.这其中主要是非战斗人员和轻重伤员.
即便这样在日军合围圈收拢之后.大量沒有突出去的人员.最终在留在根据地内坚持斗争部队掩护之下.几经周转最终还是突围成功.那次大扫荡虽说损失不轻.但是骨干和元气都保留了下來.可见这个益子挺进队的使用.并不是很成功.
而现在就整个冀中战场的战局來看.这支日军特种部队根本就沒有当年那样的机会.也就是说其在任丘.或是任何一个地方的行动.根本就得不到日军主力部队的策应.也就是说这股日军纯属是孤军作战.与四一年的那次完全两码回事.
能在敌占区远离后方.长时间单独行动.并完成上级部署的作战命令.这才真正是特种部队所需能力最重要一点.眼下任丘周边的日军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们就已经摸到了这一作战手段的门槛了.
眼下在任丘战场的这坨敌军.说明了日军的传统侦察思路.也在不断的在进行着改变.如果说当年的益子挺进队的作用.最多也只能称之为超大型的特工队.那么今天的这股日军.才真正有了特种部队的雏形.
尽管这股日军在一路顺风顺水摸到这里.但在战术企图暴露之后.这支日军特种部队的表现证明了他们.远还沒有真正熟悉和掌握了特种作战战术.还沒有跳出传统的侦察步兵的思维方式.暂时还站在门口之处.距离登堂入室还有很远的距离.
之所以能摸到这里.之前并沒有引起太多的波澜.除了其中有一部分幸运成分.以及计划周密和行动果断在内之外.恐怕他们之中肯定有熟悉敌后根据地的人配合.才让他们能摸到这么远的距离.
而日军想要找到这种人.无论是冀中还是晋察冀.或是原來的冀鲁边军区都不是困难的事情.四一年、四二年上半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发动的连续异常残酷的大扫荡.以及随后一段岁月之中.人祸加上天灾导致的华北各个根据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面临的极端困境.导致了为数不少的人.或是因为被俘投敌叛变.或是吃不了苦主动投敌当了叛徒.
而这些叛徒之中也不乏具有一定级别.对根据地相当熟悉的人不在少数.有这些熟悉华北各大根据地的叛徒带路.日军的行动自然可以事半功倍.这些人的存在.才恐怕是这股子日军能够顺利摸到这里的主要原因.
想到这里.杨震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也许这些日军能够顺利的摸到这里.极有可能与他有关系.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今年七月份叛变的那位前冀鲁边军区司令员.虽然他叛变了.但是一是叛变的时间并不长才四个多月.也就是说眼下已经撤销的冀鲁边军区的基本部署.还在他的脑海里面.
二是他在整个冀鲁边区生活和战斗的时间太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脑袋里面.身为冀鲁边军区的前司令员.对整个徒骇河至津南的整个地形.敌我态势以及原冀鲁边军区辖区的情况异常的熟悉.
对自己辖区或是作战地域熟悉掌握.这是一个军事指挥员最基本的要求.更何况这个家伙虽说人品不咋地.但是军事上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否则当初也不会任命他为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了.
如果这股日军是自渤海湾登陆.那一带正好是原冀鲁边军区的辖区.如果他带队.这股日军一路上避开.现在部署徒骇河以北的渤海军区部队.外加绕过自己的战线.摸到了冀中战场的纵深任丘也就好解释了.
不过日军的这些特种部队.虽说还显得稚嫩.在战略上还远沒有脱离陈旧的观念.与抗联自己的特种部队相比.远远还未成熟.暂时还不足为惧.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日军很明显已经发现这种部队的威力所在.也在抓紧的模拟甚至是模仿.
这一点与自己的前指受到袭击相比.才是杨震更加看重的.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特种部队.都是从无到有一点点的积累下來的.更何况日军多次与抗联的特种部队交手.就算亏吃多了也总应该摸出一点门道來.
尽管这个门道.也许只是他们靠着经验.摸索出來的一鳞半爪.可这一鳞半爪也许就是一个基础.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心里.完全可以成为他们领悟真正特种作战精髓的天梯.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剩下的东西还很困难吗.
通过一次次的作战逐渐成熟起來.在加上其本身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战术侦察能力和战术.很容易搞出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特种作战模式.这个才是杨震最为担心.也是最为警觉的方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