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有啥可听的?!(1 / 2)
端午节刚刚过去,王文良失踪的消息传出来。
梁敏如流放北疆的日子也定下来了,就在三天后早上的辰时。
恰好这天齐妙去镇上,得到信儿后回来,跟梁安商量了一下,便决定转天去县里看看梁敏如,毕竟“亲戚”一场。
曹氏一大早就起来做早饭,给女儿找衣服,找头饰。
去县里算是远地方,得打扮打扮才行。
家里的房子已经停工,只等正日子上梁。
剩下收拾的活儿,梁安一家三口每天都过去拾掇。刘木匠也每天过去打柜、箱子,还有桌椅。
后院的猪圈已经养了六头猪,虽然晚了点儿,不过勤喂一些,应该也能上膘。
早饭做好,曹氏进屋把父女俩都给喊了起来。
曹氏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只要她在家,早上的早饭、洗脸水,都会准备的妥妥当当。
爷俩梳洗完坐下,准备吃饭。
曹氏倒完水回来,一边给丈夫盛粥,一边说着
“不管问出什么都别生气。这么多年了,生气也白搭。家里不用惦记,我一会儿找二嫂、睿达家的一起过去收拾收拾。”
“你们如果赶不回来,今儿就别回来,直接去蛋蛋那边看一眼、住一宿。明儿回来的时候记得买些酒,上梁那天摆桌时用。”
梁安听到这话,点点头,算作答应。
一大早,梁安的兴致就不高。
齐妙帮着捡碗,收拾完后曹氏给她梳头。小声的嘱咐着说
“你爹心情不好,你多跟他说说话,知道吗”
“嗯。”齐妙点头,算作答应。
曹氏给齐妙收拾妥当,梁安带着闺女就走了。曹氏看着他们父女俩的背影,轻叹口气,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担心。
当家的什么脾气她知道,如今她就寄希望于闺女。真要是有什么,她能帮着说话、开解一下
父女俩想步行去到镇上,然后再从镇上坐马车去县里。
等到了县里,就已经要吃午饭了。
爷俩就在路边找了个小摊,要了两碗馄饨,一屉包子,默默地吃着。
谁也没跟谁说话,梁安心思沉重,齐妙也没打扰。
虽然答应了母亲要开解父亲,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隔壁邻桌有吃饭的,基本上都在说王文良活该这样的话语。
听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齐妙喝了碗馄饨,吃一个包子,便放下筷子。
远处来俩穿着稍微考究的人,过来找张桌子坐下之后,说
“老板,来两碗馄饨,四屉包子。”
“好嘞您呐,稍等”老板拉着长音儿回应。
那俩人纷纷拿双筷子,用帕子擦净,瞅着就像考究的人。
可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在路边摊吃呢
齐妙有些好奇,偷摸的瞄着,耳朵也竖着。
“哎,你说南越最近这么抓紧操练精兵,到底是啥意思”
“不知道呢。这批茶叶运回来,下一批啥前儿就不清楚了。”
“是啊,这东陵要和亲,南越在练兵。咋看咋觉得要出事儿呢。”
“别管了,不是咱们能管得。不过有世子爷在那边,应该也没事儿。”
“你快拉倒吧。咱们原来的县令李朝阳那事儿你还不知道呢吧。明显就是冤枉的,可是有什么用”
“”
两个人小声的讨论,齐妙听着这席话,心里十分高兴。
还好,还好县里这边是会相信李朝阳的为人。
虽然没有为其说话平反,可到底明事理。
梁安把东西都吃光,喊来老板赶过来算账。
数出银钱后交给老板,起身拉着齐妙走了。
多一刻,都没有停留。
原本,齐妙还打算再听一会儿,不过亲爹没给机会。
离开一定距离,齐妙看着父亲纳闷的道
“爹,为啥不多听一会儿”
“有啥可听的都是一群不懂得在那儿瞎嘞嘞。”
梁安说到这儿,轻叹口气。停下脚步看着闺女,继续又说
“那俩一看就是商贾,听得也只是些皮毛。今儿去作坊问问,比道听途说强。”
呃
齐妙有些汗颜,没想到亲爹居然还有这样的打算。
附和的点头,跟着继续朝大牢的方向走。
县衙大牢不在县衙这边,而是在县里的北面。
步行差不多需要二十分钟。
爷俩一路溜达,倒也不着急。
路过酒坊的时候,还进去询问一下价格。
多家比较,多款尝试后,他们最终决定买百老泉。
价格适中,口感也好,物美价廉。
路过卖包子的地方,梁安买了十个肉包子,揣进怀里。
齐妙有些诧异,没明白为啥还买包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