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孙玉轩归来(1 / 2)
齐妙推门进屋,曹氏已经开始熬酸菜汤了。
不得不说,曹氏炖酸菜的功夫很牛,不放油、只放五花肉,没有任何佐料,只有盐。
炖出来的酸菜汤,不油、不腥,十分可口。
齐妙过去烧火,曹氏撒上盐巴,盖上锅盖儿,道
“今儿准备准备,明儿咱家包粘豆包吧。镇上李家喜欢吃,到时候给送一些过去。”
曹氏记性好,去年年前李紫玫曾说过,他们一家都爱吃粘豆包。
还说他们如果包了,就要过来取一些。
今年撂锅底儿,李家给了不轻的礼,的确该回去一些。
齐妙坐在小凳子上,看着灶膛内的火,点点头,说
“好啊。多包一些,都送一送,也还下人情。”
孙玉轩那边、高威林那里,都给撂锅底儿了。
粘豆包虽然不值钱,可多少是他们家的心意。
曹氏点点头,自然的说着
“那是啊,多包一些,到时候咱们一家三口去送,也显得隆重一些。”
齐妙听了蹙眉,没有搭言。
如果可以,她还真不想出去,毕竟
担心碰到不该碰的人
曹氏没注意女儿的异常,锅开,掀开锅盖,把饼子团好,围着锅边贴起来。
梁安是踩着饭点儿回来的,正好不用出去找。
老宅那边的雪,是他跟梁庐一起扫的,至于运出去的活儿,就是老大梁亮了。
爱去不去,不去就那么放着,开化的时候院子里泥泞。
梁安洗洗手,三口人围着炕桌坐下,吃着香喷喷的饼子,喝着酸溜溜的酸菜汤,别有一番滋味。
梁安连吃了三个饼子,曹氏又给他盛了碗酸菜汤,开口问道
“咱爹咋样,身体还行吧。”
“将就事儿吧。”梁安说完,喝了一大口酸菜汤。
将就事儿,七家屯土话,意思是凑合、对付。
放下碗,梁安轻叹了口气,又道
“咱爹那边倒是次要,就是霞儿这事儿闹心啊。刚才我回来,她又那么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唉”
提到梁敏霞,就不得不说冯氏娘家前阵子闹得那事儿。
冯氏亲大哥家的孩子订亲,不知道为什么女方悔婚,聘礼啥的都送来了,可是冯家不愿意。
媒婆再三说和也无果,最后冯家气不过,把女方的爹爹、哥哥都给揍了,这事儿闹得大,经官。
冯家觉得梁桂芳的女婿是秀才,以为有仗腰眼子,所以不怕。
最后的最后,可想而知,县令王子睿秉公办理,冯家不仅赔钱,还挨了板子。
事后,卢长东跟梁桂芳陪着冯氏回了七家屯。
回来之后,卢长东懒得在老宅呆,便来了梁安家。
说话见,就提到了他们临镇那边有个鳏夫想要续弦的事儿。
梁敏霞经过这样大的打击,自然已经学乖了。卢长东想帮一帮这个老姑,便将这事儿跟梁安说了。
可是,他们三房分家,根本说不上话。至于冯氏那边,想来也不会让梁敏霞出嫁的。
不过这门亲倒是不错,至少梁敏霞算是高攀了。
曹氏看着当家的满脸愁容,无奈的摇摇头,说
“这事儿咱们家可管不了,要是咱娘还清醒,那自然不用说。可情况你知道,你也别跟着着急了。”
“是啊爹,我老姑有今日,也算是她自己作的,咱们实在管不了那么多。”
齐妙说着,夹了片肉,放在父亲的碗里。
她不是什么心软的人,看着谁可怜、落难了,都会同情。
就梁敏霞以前欺负原主的德行,有今日这般,都是她罪有应得。
梁安见这话题进行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闷头吃饭。
吃过早饭,三口人忙着包粘豆包的事情。
粘面子要提点准备,红豆馅儿也需要。
今年因为要给李军山家送,所以红豆馅儿要做成红豆沙。
家里白糖没多少,曹氏打发梁安去镇上多买一些回来。
熬煮红豆沙费时费力,所以白糖并不着急。
梁安把黏米子装好,拿到村头磨面,顺道去镇上买糖。
娘俩在家忙活,魏氏过来串门,有说有笑十分惬意。
本该买了白糖就回来,可到了中午,也不见梁安的影子。
村头磨坊家的柱子,特意把磨好的粘面子给送来家里,但仍旧看不到梁安回来。
曹氏有些着急,齐妙倒还好一些,毕竟知道梁安会功夫。
况且这才多大会儿,应该没什么事儿。
午饭是齐妙做的,可是曹氏没有心情吃。
瞅着母亲端碗不吃、难受的样子,小妮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只能陪在她的身边。
说这对夫妻的感情是真好,没那么多的大富大贵,可却活的特别滋润、知足、恩爱。
锅里的红豆,仍旧再煮,得把皮子煮开,才能过豆沙。
齐妙看着一碗饭都没吃完的曹氏,心疼的拉着她的手,说
“娘,我爹可能遇到熟人了,所以就晚回来了。”
曹氏听了摇头,重重叹口气,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