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义诊(1 / 2)

加入书签

去善堂义诊的日子很快就到,这在京城也算是大事儿。

各个药铺的郎中,若是想去也可以跟着过去。与太医一起给善堂的人看病,交流心得。

一大早,齐妙就换了身利索的衣服,发饰简单的来到太医院。

义诊的事情一向都是徐先生来做,所以这些该准备的、该带的东西,都由他来清点。

齐妙坐在一旁,拿起善堂送来的名册,仔细看着。

有一些算是义诊的“老客户”,所以着重要标记一下,让专人过去诊治。

至于其他的就看到时候能诊断出什么来吧。

基本上都是老年病,没什么疑难杂症,全靠将养。

何殊从外面进来,看到齐妙之后,很自然的走过来打招呼,说

“过来了”

齐妙闻言抬头,见是他之后微微点头,道

“既然你回来了,本宫就不在这儿盯着了。”

何殊蹙眉,有些不明白的看着她,追问着

“什么意思”

齐妙合上名册,指着一旁的徐先生,说

“本宫跟他们一起去义诊,顺道给那边的老人们扎针。”

话说的很自然,而且也没有任何毛病。但是何殊听得真切,这是尽量避开跟他相处。

苦笑着松下肩膀,说

“是。既然娘娘已经决定,微臣自然听命行事。”

一个“本宫”,一个“微臣”。

让暗处保护齐妙的七虹人,都松了一口气。

一切准备妥当,徐先生走过来冲齐妙抱拳行礼,说

“姑娘,一切全部收拾妥当,可以出发了。”

“好。”齐妙起身,看着何殊又说,“留家坐阵吧。”

“恭送娘娘。”何殊抱拳行礼,礼数有加。

齐妙没再看他一眼,跟徐先生并肩出去,边走还边问别的药堂来了多少人。

何殊只等人走远了,这才直起腰身,长长叹口气

每年开春、入秋,太医院都会来善堂义诊。

既然当今皇上给了这些人栖身之所,自然没有只给吃喝,不给看病的道理。

以前东陵的药材很贵,不过自打前年药材推广取得成功之后,寻常药材的价格,已经明显下调,价格达到了亲民。

由于各地有工厂的缘故,使得不少田地不多的人家,都有了赚钱的工作。

如此一来,良性发展,那些要饭、抢劫的就已经少之又少。

不能说没有,偶尔有的也都不敢像以前那般明目张胆。

况且东陵律法调整后,的确让百姓们受益。哪怕只是偷个鸡蛋,都要让你服苦役。

所以看似罚的重,但的确给那些喜欢投机取巧的人,一个慎重的警告。

善堂这边的管事于德海,近几年在京城混的不错。由于他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工钱不仅给涨了,就连他媳妇儿的工钱也给涨了。

几个孩子在工厂那边做的不错,听说他们家在京城已经换房子了。

从原来的小小四合院换了个大的。儿子们相继成亲,一家子过得和和美美。

善堂这边救助的人,最近一年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

刨除正常的生老病死,有些幼子长大、被一些无儿无女的家庭直接领养走。

这个“领养”不是说你来就能领走,需要各方面的考量,还要有户部、京兆府衙那边的凭证,方才能让你把孩子带回去领养。

义诊队伍来到善堂,于德海第一时间就带着人在院子里等候。见齐妙也过来了,忙不迭下跪、请安。

他认识齐妙,当年还没有成为太子妃的时候,他们就见过。

“都起来吧。”齐妙说着,来到于德海媳妇儿跟前,伸手把人拽起来。

从穿着还有打扮上,的确跟上次见得不一样了。

义诊她也来过,不过距离上次过来已经有些日子。亲密的拉着于德海媳妇儿的手,问

“最近这边怎么样吃的、用的可有短缺”

于德海家的听到这话,忙不迭的笑着说

“劳娘娘惦记,现在善堂这边真的比以前好太多了。户部拨粮、拨物及时,偶尔京城大户也会送一些布匹、粮食。咱们这边用不完,孩子他爹还会给附近的善堂送去”

于德海家的很老实,齐妙问什么就答什么,跟七虹这边掌握的消息几乎没有什么出入。

来到后院,有几个身体还算康健的老者,带着幼童开始种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