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宋厢军有前途(2 / 2)

加入书签

还有人暗自嘀咕:“修了这么多年的路了,没想到来到这里还是修路,看样子,这辈子和修路是脱不开关系了。”

与此同时,流民中练出来的建筑工人们,也开始他们修屋搭梁的工作。

济宁军一边修着路,一边不时的瞟一眼那些修建房子的人,某一刻,不由微微皱起了眉头。

可是,当他们看到那些流民们明显是反着来做的时候,他们实在忍不住了,隔着老远喊道:“不是你样搞的,你们这样来,耽误了工夫不说,还耗费了老爷们的钱财和材料。”

“你们懂什么,那么大的礼堂也我们建的,你会你来啊。”流民们自然的回击。

杨司锋刚好背着手踱到这里,闻到不由好奇的问这个浓眉大眼、高高瘦瘦的济军兵士:“你们也会修房子?”

“好教老爷知道,我们这些兄弟们,可没少修过房子,济宁城里的城墙坏了都是我们修的,州衙坏了也是我们修的,这么简单的房子,当然会了。”高瘦的汉子倒是不客气地说。

杨司锋微微皱起了眉。

大宋厢兵的主要工作,似乎除了混吃等死之外,修路架桥、兴修水利似乎也是他们的工作之一,他是不是有些小看他们这些人了。

“既然这样,光靠吹可是不行的,你们不要修路了,把你的伙计们挑出来,那谁,”杨司锋指了指某个刚才反击的流民工头,“你们也挑同样的人出来,本老爷现在给你们同样的任务,谁能又好又快的完成任务,本老爷重重有赏。”

“好嘞,小人这就去了。”济宁兵立即跑过去找他的伙计去了。

流民中的工头还一脸不情愿的样子,杨司锋忍不住瞪他一眼:“你们就认输了?认输了就修路去,大家凭本事吃饭,没什么好说的。”

修路是纯体力活,建房子虽然也是体力活,可是有技术在其中的,自然体力方面会轻松许多,而且,下过工地的人都应该知道,大工就是比小工收入高,还要轻松。

流民们显然不情愿去干更费力的修路的活,不情愿的去招呼他自己的人去了。

结果让杨司锋大吃了一惊,四天之后,济宁兵的兵士们不只比流民们早半天完工,而且,他们修建的房子更象是一件艺术品,而流民们修建的房子只能说凑合着象个房子而己。

这么说来,济宁军的兵士们虽然不是合格的士兵,但却是合格的建筑工人?

张叔夜还是不放心杨司锋的工作进度,毕竟,他可是在朝堂里夸下海口的,若是齐东不能让朝堂上的要员人刮目相看,他本人也要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这不,才刚刚过了元宵,他自己骑着马儿顶着北风就来到了工地,当看到齐东的首条街道已经有了点模样的样子,稍稍放下了心。

杨司锋将自己对济宁军的看法当即告诉了张叔夜。

“你小看他们了,司锋。这些人虽然有些偷懒耍滑,可修路架桥,他们干的不比那些专门的匠人们少。你想想,济宁的厢兵已经存在百多余年了,而且一直都在干着修路架桥、修建房子的活儿,几代人所积攒下来的经验,还不比他们那些半路出家的货色强。”张叔夜不以为然地说。

这倒让杨司锋有些意外,心中突然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小心翼翼地说道:“老师,既然厢兵们有这个特长,何不让他们去承接修路架桥或者修建房屋的工程,咱们按市价付给他们工钱,也好过他们没事在军营里闹事,或者跑到街市上祸害地方,就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

“能让他们有钱赚,他们有什么不乐意的?”张叔夜疑惑地说,“可是,你说什么?给他们钱?他们吃着国朝的粮食,给国朝没有一点贡献,还专门给朝廷惹事,你还给他们的钱?你小子钱是不是多得花不完了?你要钱多,给咱济宁捐一点,咱济宁还有许多的孤寡老人的生活费还没有着落呢。”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