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宣和五年那些事(1 / 2)
历史上的靖康年并没有出现。
可是,和靖康之耻一样的耻辱,却没有例外的发生了。
这年是宣和五年。
宣和,大概也表明了赵佶的心意,希望真的天下太平,与世无争。老百姓们继续过着自己虽不富足,却也能凑合着的日子。
士大夫们继续他们的醉生梦死。
而赵佶,也能继续自己踢球遛鸟,心血来潮的时候,也跑到宣德楼上,看一看天下太平的景象,幻想着世人如何歌颂他的功德:接连消灭西夏和辽国的功勋,一定能让他彪炳千秋的。
可是,历史根本没有他想好的剧本去上演啊。
功勋没有出现,他却遭受了如此的奇耻大辱。不只是他个人和家族的奇耻大辱,更是近万万大宋军民全体的奇耻大辱。
岳飞率部已经抵达了燕京城外。
果然如种彦崇猜测的那样,金国的军队正全面向燕京收缩,对于其它各路宋军的追击和骚扰,他们也并不以为意,总之,他们的所有精力,都在保护从汴京直到燕京的这一条通道,对于其它的事情,他们完全不以为意。
这太符合他们强盗的本性了。
跑到大宋的境域内,他们已经抢够了,现在,他们一门心思想的,便是保住他们抢掠的胜利果实,尽快的跑回他们自己的老家去。
至于他们当初约定好的,宋金两国一起灭了辽国之后,再瓜分辽国的协定,嘿嘿,有那么回事么?人家女真人这时候还没有这么回事呢,谁记得有什么协定
可是,在宋朝所有的君臣们心中,他们是有这么一份协定的,所以,他们以为,金国只是想要来点钱财,大不了给他们点钱财,把他们哄跑了就是。
哪怕未来的中兴名臣,此时张叔夜的助手赵鼎,都会有这种想法,试想想,其它的文武大臣们会怎么想了。
根据宋金当初订同的协定,双方合作灭掉了辽国之后,辽国将原来应该向辽国缴纳的岁币转交给金国,而金国则将辽国在五代时期占领的燕蓟及长城以南地区归还给宋朝,双方以长城为界。
可是,双方灭掉了辽国之后,金国却立即翻脸不认人了,宋使两次索要燕京都无果。
可是,收回燕京,乃是宋国君臣上下的执念,为了能形式上收回燕京,他们再次提高筹码,承诺每年增加一百万缗铜钱作为代税钱,又遣返了叛逃入宋的李处等辽国旧臣,还答应借粮十万斛等条件,总算名义上让燕京归入了大宋的版图。
可只是名义上而己,因为宋朝派往燕京的执政官员,宋国朝廷的政令他未必能接受多少,但金国的要求,他却得无条件的执行。
所以,张觉逃到燕京的时候,他因为担心友邦惊诧,不假思索的便将人家父子二人的头颅送给了金国。可是,虽然他以为金国应该能满意了,可是,金国收下了张觉父子的人头之后,继续挥兵南下,王安中估计连抵抗都没有进行过,就让金兵兵临汴京城城下了。
所以,站在后人的角度上来看,辽国虽然给宋朝添了不少的麻烦,但是,纵观整个历史的话,契丹人的辽国,对华夏民族的伤害却是最小的。
而且,虽然澶渊之盟算是宋国小小的耻辱,但是再往后看的话,宋朝只是牺牲了小小的钱财利益,面子上有一些损失,但辽国确实是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没有在攻打宋国了。
而且,他们有意无意的还在向宋国学习,可以说,现在的辽国已经越来越汉化了,而且是辽国的前三排,他们越来越向往宋国的生活,甚至可以说,只要一切按这样的步伐发展下去,根本不需要武力的统一,辽国和宋国,会逐渐的融合成一体的,那时候,大家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有货币什么的,都高度一致了,那时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需要打什么仗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