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九州风云第270章第一牛人(2 / 2)

加入书签

今天他对上了国防军,不知道他有没有胜算。

当一营一连越过三连的位置继续前进的时候,前面的侦查兵报告,前方的一个高地上有军队驻守,肯定不是国防军自己的部队,不能判明其归属和番号,估计是包抄过来的洪兵。

这一个报告有点某名奇妙,不能判断归属,那就是没有旗号,国防军作战多年还没有遇到过没有旗号的敌手。

部队停止了前进,营长和连长都到前面观察。这位营长可是我们的老熟人,他叫马小六,他最露脸的事情就是金州送信,他是这次改编独立一团时从山东第三师调过来的,才上任不久。

马小六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山上确实有人,明军的装束,不是没有旗帜,那旗帜已经卷起来了,靠在一棵大树旁。与大明的军队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士兵特别分散,没有聚集扎堆的情况。这有点像国防军的列阵,但是他们不懂得挖掘工事,和借助地形地物掩护自己,这又不同于国防军。

这个山实际上就是类似丘陵的小山坡,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大道沿着这个山坡拐了一个弯,很长的一段路被这个山坡控制了,要想通过,必须拿下这个山头。

马小六把一连长叫过来,告诉他:派出一个排冲击一下,要多加小心,今天的对手不好对付。然后他命令通信兵与团部取得联系,上报情况,要求二营从另一侧夹击这个山头。

马小六没有动用火炮,是因为对方是大明的官军,夺下山头通过即可,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

他们现在的位置到那个山头还有三里远,就是1500米。距离太远不利于出击。假如对方没有火炮,仅是弓箭火铳一类的武器,他们最大的射程是六十米,因此,马小六命令战车掩护,沿着大道向前推进,一旦控制了山头,则全营立即通过。

一连的一个排在排长的指挥下分散开来,一班为先锋,二班、三班据侧后,成分散的散兵线攻击前进。这一*作是现代部队进攻的标准动作,也是国防军操典的标准动作,但是训练的多,用于实战则很少,因为这种需要强攻的机会太少了。但是今天确实显示出这套操典的科学性,因为对手有火铳,还有轰天雷,并且开火了。

一个排有三门掷弹筒(每班一门),却都没有开炮,就是由于对方是官军,手下留情了。山上一直没有动静,没有发射火铳,也没有放箭,更没有撤退,场面显得有些诡异,这也是国防军首次遇到的情况。

排长吹起了口哨,开始大声呼喊:“注意隐蔽!步枪开火!掷弹筒准备!”因为排长感觉到了情况不一般,距离已经进入了弓箭和火铳的射程。

首先开火的不是国防军,而是官军的火铳。他们人员很分散,随着一面小旗子的晃动,火铳的齐射动作还是很整齐。在砰!砰!的火铳声中山上冒出了硝烟,虽然是五十米的距离,旧式火铳的威力达到了极限,还是有的士兵中弹了。因为看到有两人已经摔倒,疼痛的嚎叫起来。这种枪伤恐怕连轻伤都算不上,但是火红的铅弹打到身上还是很痛的。

排长大叫:“还击!掷弹筒准备射击!”

再不出手不行了。

只见前方山上有几个官军士兵站立着,用绳子摇动着一个冒烟的重物。

这种武器国防军的官兵都认识,是军官特意讲过的,实战上还是第一次看到。它是“轰天雷”,大明官军的*!就是用布包裹了火药石头等杂物,有一个引火捻子,点燃后,用绳子甩动起来,一松手,飞出去,投掷距离可达70米,比*投的远。火捻子燃尽就爆炸,杀伤力要看火药的多少,和里面包含的是碎铁钉还是碎石头。这个东西厉害!

轰天雷用绳子甩,确实投掷的远,但是不容易控制,一旦失误就甩到自己的阵地上了。

班排长们都大喊:“卧倒!躲避!”

国防军手中的步枪已经开火了,掷弹筒还是慢半拍。站在那里摇动轰天雷的就成了重点。50米的距离已经比较近了,命中率当然很高,至少有三名摇动轰天雷的士兵被击中倒下,手中的轰天雷也就失去了控制,有当即落地的,有飞到后边去的,但是也有飞到国防军士兵身边的。

就像*一样,如果它在空中还没有落地就爆炸,那是威力最大的。这种情况今天还没有碰到,算是幸运吧。国防军士兵卧倒及时,但是轰天雷的威力不一般,这一批轰天雷还是炸死一人,伤了四人。

爆炸过后,国防军的各种武器全部都开火了,士兵们卧倒在地上,左轮步枪、新式步枪、半自动机枪、甚至还有喷子全部开火。掷弹筒的炮弹也打了出去,一个排有30多人,火力也是很猛的。

---第270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