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九州风云第289章:石门栈道(2 / 2)
......
这个地区承载了太多的中华文化的遗迹。
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传说中的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诸葛亮一生多次北伐,都是从这里出发。
曹操征战到这里的时候,曾经在褒河谷中题写“衮雪”二字,下面署名魏王。笔力圆润,苍劲有力,是非常珍贵的曹操亲笔的笔迹(据说还是独一无二的曹操笔迹),可以见到曹操深厚的书*底。
“衮雪”二字还是个有趣的故事:
跟随的人员提醒曹操:“衮字缺水三点。”
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
古人之情趣别有一番风味。
萧何追韩信的传说中有这样一段趣闻(非正史):萧何不是一个人去追的,他带有随从,一边追一边四处寻找,有一个寻找的人向萧何报告,说他搜索的那条路上没有人,只是河边有一个傻子。
萧何问:你怎么知道他是傻子?
答:那人在河边出恭(拉屎)。
问:出恭就是傻子?
答:那边风太大。
萧何说道:快去,那人就是韩信!
对于这段故事,没有到过褒河的人听不出妙处来。
那里有一句民间俗语:“褒河的风,宝鸡的葱。”宝鸡的葱可能很有名,笔者不知道,但是褒河的风可是领教过,确实不得了。
褒河(就是石门栈道的河谷)南北走向,是一个大峡谷,到了冬季,寒冷的北风都被秦岭挡住了(秦岭历来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东边的分界线是淮河),唯独这个河谷透过了一股风,形成了一个风的通道。冬季里,那个风既寒冷又猛烈,逆风行走都很艰难,且寒风刺骨。
冬季,在河边迎着这么猛的寒风出恭,谁受得了?可不是个傻子吗?萧何却知道这是韩信装傻,企图蒙混过关!
以上故事只是传说,另有一说,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中,韩信不是向北(西安方向)跑,而是向南走米仓道前往巴中和四川。究竟哪一个对,哪一个错,与我们无关,我们就不管他了。
......
在广元的赵率教、朱明秋二人收到了命令,赵率教还是要亲自带兵出击,但是被朱明秋拦住了。这次出击速度要快,毕竟是山区行军,即便骑马也是艰难的。
朱明秋说道:“我们通信便利,我会随时用电报请示方略,赵大人你万万不能去,你的身体是扛不住的。”
由于沿途需要驻防部队,所以在广元只能出动三团的两个营:第14营和第16营,其中的第16营为带领三个临时营的部队。这三个临时营就有六千人,国防军的两个营合计1400人,全部人员不足八千。
他们的行军路线是从广元向北,沿着白龙江河道走100多里,这也是比较难于行走的一段。然后沿着一条几乎笔直山谷,向东偏北的方向,走200多里就到达了褒城。这段路是宽敞的大道,大山中这种奇特的地貌,在地质上属于断裂带,这种地质也造成这里的矿藏极为丰富,被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中国的乌拉尔”。
这条路自古就是入川的重要通道。
---第289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