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纵横天下第364章:基层政权(2 / 2)

加入书签

81营一连的出击方向就是向南奔潜山方向,也兼有打通后勤补给通道的任务。一连长名叫张弛,他是山西移民出身。

从岳西向南的山区又叫做天柱山,这个名字就说明它的主峰一定很高、很险。

出击的小分队要在各地建立基层政权,也就是乡一级的政权,这个乡政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如何能够保证政权不再丢失?

联省的各个省的政权都是到乡一级,一个乡有三名或者四名雇员,他们都没有品级,不是官员,最多能算是吏员。有薪水。包括一个主事(乡长),一名警察,一名农艺师或者叫做经济师,事务繁杂的可以增加一名书办。这三名雇员是合作关系,但互不统属,就是谁也不是老大。要说权利似乎警察大一点,因为他是执法的,有武器。*那是工作需要,并不违法!当然了,被冤枉的,事后可以找法院去讲理。并且这三人中警察一般都是外来的。

主事的权利也不小,他的权利体现在,村一级底层他可以委派一名办事,也算是村长或者联络人吧。村长没有薪水,有上情下达的权利和误工补贴,他一个月要到乡里来一次,上报情况领受任务,连路程耽搁三日,就领三日的补贴,此外,还有一套官府雇员的制服,在村民眼中那就是官服。他们在农民面前就是官,权威也不小,大家都会争着干的。

还有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安全。土匪卷土重来怎么办?岳西军有回来了怎么办?这就需要有地方武装。

对付岳西军是国防军的事情,岳西军不铲除干净他们是不会撤兵的。在岳西城里的留守部队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组建本县的武警连队,武警根据需要可以超编,现在地方不平定,这一个连预计就是300人,保护县城和应急出击各个山村也是够用的。

一连的第一站来到一个叫做“彭家”的山村,一进入村庄国防军的士兵们就觉得有些异常,街面大路上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大明官军军纪不好众人皆知,但是国防军在这一带也应该是有一定的影响了,怀宁到这里并不远,一年前国防军还曾经在怀宁剿匪救灾,很受当地人欢迎的,这里的人们能不知道?

“彭家”村子不大,山路从村口经过,进入村子需要沿着石头砌筑的台阶登上去,台阶很长,中间折了几个弯。小村子在比较高的一块平地上,在山区里,所谓平地就是坡度比较缓罢了。村中两条路形成了丁字型。

一连准备在这里过夜,布置好禁戒,就开始找村里的人了解一些基本情况,这么大的一个村子至少应该有一个办事人吧?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事情却成了难题,家家门户紧闭,任你叫门就是不开,其中有两户房子还不错,应该算是乡绅吧,也是大门紧闭,并不出头。按国防军的军纪总不能破门而入吧?局面很尴尬,他们好歹也是大明的官员和官军呀!

其实南方山村人家都是极简陋的,树枝编织的院墙和院门轻轻一推就开,房屋的墙壁就是一层木板,木板之间到处是缝隙。所以到了冬季,南方虽然不是很冷,可是很难熬,室外温度如果是10度,那么室内温度就是7、8度,很冷啊!

南方山区的民居是什么样子?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特别是北方的朋友们,说出来可能令人惊讶。但是,这却是上千年文明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只是近代这几十年变化太快了,这些历史的痕迹逐渐的消失了。

房屋的墙壁有夯土的,也有木板的,这就要看木材是否丰富了。如果是夯土的,为了透气就要留窗户,可是很多窗户只是一个一尺多见方的洞,并没有窗框和窗户,为了防备野兽爬进来,就要用破筐之类的堵塞它。如果是木板的,窗户就可有可无了,因为四处都漏风。

屋顶就比较划一了,全部是木框架挂茅草,所以叫做茅草房。南方雨水多,要想茅草房不漏水,坡度就要大。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屋檐矮!矮到什么程度?说一句众所周知的歇后语就知道了:“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这句话人人都会说,可是现代人是不好理解的。只有知道了从前的人们都是住的这种房子的样子,才会懂得这句话的由来。人们无论高矮,在这样的屋檐下都要低头。

屋檐矮,还有一个后果就是房门不高,本来不大的窗户又被遮挡了,所以室内光线微弱。从室外到室内,人们就会暂短的失明。

等你恢复了视力之后,你就会发现,室内的一切都是漆黑的,特别是房梁,漆黑崭亮。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南方的民居没有火炕,也没有炉灶,当然也就没有烟筒。室内正中地面上是一个不到一米的方坑,这里是烧火的地方。烧火、做饭、取暖、照明,它是一个多功能的炉灶。房梁上垂下一条黑漆漆的绳子,绳子的下端是钩子(木叉做的),钩子上挂上锅,这就是做饭的全部装备了。所以到了做饭时,家家房顶上,沿着茅草的缝隙都冒出了烟,就是所谓的“炊烟袅袅”,现代人看到了恐怕要打“119”报警了。冬季取暖时为了减少烟雾,不做饭时就烧木炭,夜晚照明烧“明子”,“明子”就是多油脂的树木中取出的固态油脂,或者是多油脂的树枝,民间用来照明用。

这个灶坑是取暖、吃饭、照明的中心,所以它的周围就有一些矮木凳,就像现代人坐沙发看电视一样,这是室内的中心,有事无事,大家都环绕而坐。

很多人喜欢吃的腊肉,最正宗、最原味的产地肯定是南方的山区,因为腊肉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产物。人们一时吃不完的肉,积攒下来准备过年的肉,收拾干净了,切成条,挂在房梁上,用不了多久就被烟火熏黑了、风干了,到了过年时(腊月)再食用,这就是腊肉。

到了炎热的夏季,这种房子主人也不愿意呆在里面,于是就会有亭子、廊子、天井一类的建筑,供人们纳凉。

81营第一连在彭家村遇到了难办的事,他们将如何处理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364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