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纵横天下第409章:包围之势(2 / 2)

加入书签

在炮击过程中,用掷弹筒打了两枚宣传弹。宣传弹使用的是火箭增程弹,用掷弹筒发射,射程六里。宣传单是朱万化撰写的,内容就是劝降,准格尔蒙古人只要放下武器,重新做大明的子民,将会得到很好的安置,共享大明的繁荣。负隅顽抗,对抗天兵只能是死路一条。

蒙古人的上层人物都是懂汉语的,可以看懂。这种宣传现在未必起作用,这是先礼后兵的一种手段,宣传的影响或许会延续到将来。

跟随出击的临时营则摇旗呐喊,“万胜!万胜!”喊声一片。之后收队后撤,返回了阵地。从此,只要蒙古人没有动静,炮队就拉出去打几炮。

蒙古人面对毫无办法的敌手,心中发慌了,他们开始有了撤军的迹象。

准格尔人如果退出河西走廊,在辽阔的草原、戈壁滩上回旋余地还是很大,会有很大作为的。

准格尔蒙古人现在的领袖是葛尔丹的父亲巴图尔,据探报他可能在嘉峪关,不在这里。

葛尔丹在历史上也是大大的有名,是他把准格尔蒙古发展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帝国。按历史记载葛尔丹生于崇祯十七年,现在尚未出生。

准格尔蒙古人之所以占领河西走廊就是窥视大明富庶的中原,他们是不愿意轻易的放弃。可是现在他们看到了大明的强大,劫掠中原之地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就会有撤退的念头了。

这个时机必须抓住,位于青海海北的第三团接到了出击的命令,已经到达嘉峪关以北一百多里的独立第五骑兵团也接到了出击的命令,他们同时向嘉峪关进军。

第十师也暂停炮击城墙,等待嘉峪关的战果。

......

从青海出击的第三团走的是穿过祁连山的山路,道路难行,他们只能使用驮马携带装备辎重,他们的重武器仅限于82迫击炮、轻机枪。其他的重装备就指望独立第五骑兵团了,好在骑兵团一路并没有大的障碍,他们的车辆都是大车轮的草原专用车,通过能力强,因此,重机枪、攻城的重炮都携带了。

五月二十一日,第五骑兵团团长阚文明,十师三团团长欧阳衮各带一个营如期到达嘉峪关西侧二十多里处汇合。在这个汇合地点他们还遭遇了准格尔的小股骑兵。

按照朱万化的指令,两团会师之后组成西路支队,由第五骑兵团团长阚文明担任前线指挥,统一指挥两团作战。

嘉峪关是长城的最西端,河西走廊北侧的长城和嘉峪关都是明代修的。明代的很长时间里河西走廊都在控制之中,只是到了明朝末年,大明帝国内外交困,准格尔蒙古乘虚而入,占据了河西走廊的大部分。

嘉峪关的关城是一个屯兵的城池,城中没有百姓,城不大,方形,边长不足百米,因为是重要关隘,城高濠深,城墙的高度达到了三丈。没有一定的进攻手段也是很难攻破的。

嘉峪关的东面与长城相连,这个城就孤零零的向西突出了出来,它有三个箭楼,两个城门,一个朝西,一个朝东。

西路支队休息一夜后,按照朱万化的部署,两团合兵一处向嘉峪关进发。

这两个团并不是把全部的兵力都集中在嘉峪关的西面,合兵之处只有两个团的各一个营,五团的另外两个营处于嘉峪关的北侧二三十里之外,三团的两外两个营在嘉峪关的南侧也有十几里。实际上他们已经把嘉峪关三面包围了,这也是个围三缺一,嘉峪关的东门没有国防军的队伍,显然国防军的意图是把蒙古军赶出去,让他们进入河西走廊以便聚而歼之。

嘉峪关城中的蒙古守军也知道有明军到来,因为昨天蒙古人的探马就遭遇了明军。

西路支队将如何攻取嘉峪关?且听下回分解。

---第409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