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杨威天下第470章:占领江北(2 / 2)

加入书签

不管婆罗门们愿意不愿意,高等婆罗门有什么权利他们还是知道的,康南的小报纸和传教士也不是白忙活,起码印度人都知道有高等级婆罗门的存在!眼前的真的就是高等婆罗门!

他们身后的门没有关严,门缝中透出女人的尖叫声,和男人的笑声,很显然,*正在进行中。

这种景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

昔日的权威们当然有受不了的,有反抗的,甚至有敢于拿出武器的。结果被打一顿是轻的,敢于动凶器的,自然就被杀掉,甚至全家被屠杀干净的也有。

士兵的抢劫是有限度的,士兵们什么都抢,什么都砸,但是不会抄家,抢的数目有限。

实际上抢劫财物,强奸女人都是长官允许的,是为了震慑他们,打掉他们傲慢的气焰,反抗则提供了杀戮的口实。但是有一条是允许的,那就是允许逃亡,举家逃亡康南军不阻拦,跑得越远越好。最好还给别处的婆罗门带个信:赶紧跑吧!

其结果就是不长的时间里,有大批的印度人外逃,最多的就是高种姓人。联动的效应就是雅江周边的印度人,开始大逃亡,这是康南军需要的结果。

他们走了,康南就少了不安定因素,还有,就是减少了印度人的人口比例。康南省的下一步,就是提高汉人的比例,减少印度的人口,在若干年后,这里的汉人将是多数,其他都是少数民族。

就像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在那里俄罗斯人是多数,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可是你要知道,俄罗斯人是后来者,那里的原住民是鞑靼人,俄罗斯人到达那里还不足百年。

其实鞑靼人也是入侵者,他们就是准格尔蒙古人的后裔,葛尔丹建立的准格尔王国的疆土就到达了里海。葛尔丹被清朝击败灭亡,清朝就接收了准格尔的领土,里海沿岸,也就就并入了大清的版图。准格尔蒙古人的余部向西逃亡就到达了西边不远处黑海,就是克里米亚一带,他们就是鞑靼人的祖先。

所以,如果说“想当年”之类的话,里海也曾经是中国的土地,到了晚清年代才丢失于俄罗斯之手。清末有个左宗棠,他在国力江河日下的情况下,屡屡战败罗刹人,才保住了现在的新疆那块地方。左宗棠保卫国土是有功之臣,但是政治上他是保守派,历史人物就是这样,有功绩也有毛病,不是十全十美的高大英雄形象。同样道理,大坏蛋们也干过好事,不是头顶上长疮,脚底下流脓,坏透了的大坏蛋。极端的好人、极端的坏人只是神话里才有,真正的历史中太少见。

......

税收是建立政权权威的标志,政权建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收税,有敢于抗税的就镇压。

联省的农业税的标准是零五成(5%),康南省同样是这个税收标准。但是这里是占领区,对待印度人就不必客气了,税收标准提高到一成(10%),提高了一倍,绝对是重税。

如果与历史上崇祯年间比较,这个税率倒是不算高,因为当时的朝廷除了税之外还有辽饷、缴饷,其他的苛捐杂税也不少,七七八八的合计在一起可是远远的超过了一成。

占领区也有汉人移民,他们现在是高等婆罗门的身份了,因此对高等婆罗门维持原来的标准——零五成,其余的种姓均为低种姓,一视同仁,全部征收一成。

商业税按月征收,是营业额的一成,也是重税。

受不了的印度人还有一个出路,那就是逃亡。这是康南省最希望的结果,都跑掉才好呐。

江北地区相对于印度是边远地区,人口稀少,相对于康南省来说就是富足之地,人口稠密。这一地区的税收立刻就解决了康南省的粮食、农产品、部分日用品,极大的减轻了后勤压力。例如,印度的棉花产量也不低,桑蚕也不少,棉纺织、丝纺织也很发达,那么康南的丝绸布匹就彻底解决了。

还有康藏地区特别需要的,并且康藏地区不能出产的茶叶,跨过喜马拉雅山就运到了西康。如此等等,其他的商品还很多,就不一一的列举了。

占领江北之后,会迅速的过江,占领江南的沿岸大城市,江南就更加富足了。到了那时,康南省不但自给有余,还可以向康藏地区输出产品,进行贸易。

第二营到达江北城之后,第一营继续向西,那里还有两个稍大的集镇,占领之后江北的出击行动就结束了。

按计划,此后要经过两三个月的稳定完善政权的工作,武警、警察、保安镖局这一套稳定社会的武装全部需要建立。这些武装除了军官、头目是汉人(也有藏族)之外,全部是印度人。

汉语教育是下一步的事情,暂时还顾不上。

此后,留在墨脱的第三营已经补充满编,届时,将调第三营南下,解决江北县对岸的江南地区。第二营维持江北,并配合江南的行动。第一营则返回墨脱进行整编,补充完整各连的编制。

以上就是康南省向南扩张的全年计划,到崇祯十一年的年底,康南省南部,沿着这一段东西走向的雅江两岸地区将全部成为康南省的占领区。

同时,这一年预计可以接收五万移民,使得汉人总数达到十万,这十万人口是消化占领区的基本力量。

估计这一地区的印度人口总数是100万,汉族人口仅仅占一成。陆续到来的移民是改善这一情况的手段,此外康南省还会采取一些办法来抑制或者减少印度人口。期望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汉族人占多数,印度人成为少数民族。到那时,这里才能说:不是占领区了,是大明的国土!到那时这里才是大明的康南省。

---第470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