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杨威天下第485章:机缘巧合(2 / 2)
林祥道:“那我可是高攀了,林老兄有何事?但说无妨。”
话不过三句,林祥又露出了书生味道,他读过书,无功名,算不上知识分子,说话却是文绉绉的。
“这擀面轴什么价?老弟别多心,你一家人靠这个过日子,我不能白要,我也是看着好,送给亲朋好友,谁家都得用擀面轴。所以这个银子我必须给,老弟你若不要,我没法做人。”
“老兄太实诚了,这都是小东西,不值钱,小的一分银,两尺长的二分银,大的三分银。哎!我也没有别的本事,靠这个糊口吧!”
“一天能卖多少?”
“大小算在一起,每天有三十根左右吧,得五六钱银子,混日子吧!”
五六钱银子折合人民币两三百元,一个月就是七八千元人民币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够用了。
“这都过午了(下午)才出去,你早点出去不是多卖点吗?”
“让老兄见笑了,我这是一个人的营生,早上起来开始做,下午出去卖,半天只能做三十个,下午就卖光。”
林师爷已经问明白了,他的这个生产效率不低,一个时辰(两小时)至少做十个,绝对高效率!最低限度他是一个高明的工匠,这就是他要找的人。
“老弟这两年去哪里了?离京城很远吗?”
“哎!说起来伤心。这一带闯关东的人不少,我也就跟着去了,漂洋过海的到了安东。”
两年前就是崇祯六年,这一年清国尚未出征东瀛,因此道路是不畅通的,所以到辽宁的移民还是走海路。
林祥继续说道:“辽东人口稀少,劳动力奇缺,找个活计还是容易的,于是我就进了安东造船厂,一干就是两年。造船厂的工薪不少,当地有邮政局,薪水邮寄回北京也很方便,这两年,家里就靠我的薪水生活。本来这是个好差事,最初几个月也是挺顺心,干好了也可以把家里人迁过去。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我也不知道得罪谁了,走了倒霉的运,日子混的一天不如一天,挺大的工厂都让我走遍了,干过的活计不下十几种,越干越差,到最后成了拉车上炉料的苦力。那可是炼钢炉呀,一身的臭汗一下子就能烤干!燥热高温,又苦又累。一气之下我就回来了。
也算是老天有眼,我在那边长了见识,倒是学了一身的手艺,这个擀面轴很容易,别人做不出这么好的,就先拿来混日子,以后再琢磨点别的,有手艺就饿不死人。”
这一通话,把林祥的经历讲清楚了。造船厂那可是大工厂,在这样的工厂了混两年,并且他还是半个秀才,可以说现代的工厂了的技术他都见过了,这可是难得的人才呀!
解释一句,大型的机械产品工厂定然会有自己的炼铁炉炼钢炉,以便浇注自己需要的铸造件。自己需要的铸件往往有特殊的材质要求、数量小,品种多,以及经常的改进变化等等,这就需要自备小型的冶炼设备。所以造船厂就一定有高炉和炼钢的转炉。
林师爷心意已决,此人一定要收下,既然已经决定了,也就不必再试探了。
林师爷说道:“林老弟,老哥我给你找一份职业,大富大贵我不敢保,你全家人衣食无忧是能保的,怎么样?你可愿意?”
林祥露出疑惑的目光,他不能确定,也不敢十分的相信。
林师爷见他犹豫,又说道:“我可以告诉你,是官府衙门要建立加工厂,正在收罗工匠,你可以跟我走一趟,看看再说,不如意你还可以回来吗!”
林祥具备一身的技能,当然也想发挥自己的所长,凭手艺吃饭,也就痛快的答应下来。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485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