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华第531章:火攻(2 / 2)
国防军撤退的的办法是陆路、水路并进。首先是因为船上装载不了太多的人,其次,这一路上战斗不会少,也可能很激烈,陆军装在船上就失去了战斗力,官军是有火炮的,一旦被火炮攻击,反击的能力将大大的下降,此外就是国防军的大部分火炮都是迫击炮,这种炮只能在陆地上发射。如果上了船,国防军的火力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国防军的队伍除了少量的登上那两艘武装渡船之外,大约有三百人要陆路行进,当遇到不能渡过的河流时,就使用那两艘渡船,人员、马车均可以渡过。
浦口到镇江有三四百里的行程。如果不考虑作战,马车一日即可到达,战斗的情况就不好说了。
崇祯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凌晨寅初时刻(凌晨3点),劳累了一天的两位指挥官——王志和李炳趴在指挥部的桌子上呼呼大睡,预定卯初(凌晨5点)部队的突围行动即将开始,他们也就不能倒在床上好好的睡觉了,只能这样勉强休息一下。
忽然,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卫士怕打搅了他们休息,连忙抄起电话,但是,这两位指挥官已经惊醒了。
现在的国防军中电话已经装备到营一级了,这对于指挥作战十分有利。
电话是浦口码头打来的,电话中报告,在码头的上游出现了大批的船只,数量不清楚,起码是数十条,绝大部分是小船,船队的速度很快。
张志当即命令城上的炮兵:对方的船队只要进入火炮射程则立即炮击,炮舰和炮艇做好出击准备,待命。
一个连队有两门82迫击炮,营部有四门,这六门炮都在城墙上,三面防御,每一面两门炮,除此之外就是炮舰和炮艇上的火炮了。掷弹筒射程250米,太近了,水上作战用途有限。
然后张志和李炳急忙跑上城头瞭望。今日是九月十五,圆圆的月亮已经偏西,江面照的通亮,能见度非常好。他们的望远镜绝对没有现代的夜视、测距等功能,但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还是比直接目视看得更清楚。
西南的上游方向果真是成群的小船,距离很远,看不到船上的人,数量也数不清,他们速度不慢,估计还有十几里的距离。
李炳首先醒悟,他提醒道:“王营长,这么小的船,能作战吗?会不会是火攻?”
王志也醒悟了,他说道:“让工兵排拿出角钢,连接成两丈长的杆子,再动员部队在城内寻找竹竿,也绑成两丈长的杆子,去码头支援。”
李炳说道:“是!营长,你在这里坐镇指挥,我去组织制作竹竿,支援码头。”
王志连忙阻止,说道:“不,李连长,你不能去。现在是大战在即,作战计划不是死的,随时都会变化。你的差事是立即组织部队,进入临战状态。我们的行动可能不得不提前了,所以,现在就要做提前出发的准备。长竹竿的事情我会安排工兵排长去做,你下去准备吧!”
李炳答道:“是!立即做出发的准备。”
工兵的手里有一批角钢的钢材,作战时可以快速的组装成云梯,支撑的支架等简易装置,此时就可以连接成长长的杆子,用于推动靠过来的火船。
对付火攻的办法之一,就是用长杆子推开火船,使其不能靠近。火船燃烧之后,船上是没有人的,借助风力或者水流靠近敌船,点燃烧毁敌船。如果有长杆子,只要推一下,火船就会改变方向,向下游流去。
秋季已经是多北风,浦口居于北岸是上风头,不利于对方火攻,对方若果真采用火攻,考虑是就欠周全了。
官军火攻的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531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