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华第558章:巡视各省(2 / 2)
监督宪政的进程就是督军的责任,因此,朱万化准备亲自前往各省,进行考察、督办,他认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以朱大典、洪承畴为首的官员们却异口同声的反对,他们是被张彝宪、骆养性的刺杀搞怕了,他们真的担心朱万化的安全。
朱万化却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说:
监督各省的宪政进程就是督军的责任,否则,要我这个督军何用?在督军府批阅文案也很重要,但是总不如亲自到各个行省,到基层的府县能够了解更实际的情况,现场指导、督办也很重要。
恶性的刺杀事件的确有危险,但是对于危险我们可以采取防范措施,加强护卫,而不能因咦废食,不能因为有刺杀的危险而放弃正常的办差。
经过大家的商议,最后定下了几条:
.第一,刑部尚书朱泰全程陪同。
这一条是朱大典提出的,因为国家的内卫部门就是由朱泰掌握的。凡是督军大人计划的路线,事先要有内卫部门检查一遍,消除不安定因素,降低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第二,督军的护卫营全部跟随沿途保护,所在地的各省也要出动一个营,参与护卫的差事。朱万化全程都要乘坐两辆防弹马车。
.第三,以河南省为试点,首先督办河南的宪政进程,以此取得保安等方面的经验。
.第四,在全国只是挑选有代表性的省份巡查,而不是面面俱到。
.第五,督军的车队携带双份的无线电报设备,每日传递和处理紧急的事务。同时任命世子朱钰为监国,临时代理督军的职务,以安定民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督军的视察队伍组成了。
督军出行必带的三套班子都选出了精干人员随行。除此之外,还有朱泰带领的内卫安全方面的官员;议会选出的一个随行的班子,他们带着各省宪政进程的文案,负有审查各地官府的责任;大法官史可法派出的最高法院巡视法庭;督察院派出的监督各省的督察官员等等。
队伍庞大,除了卫队营700人之外,各部分的官员就有一百七十多人。
由于各省的公路上都在推广使用汽车,所以,沿着朱万化预定的巡视线路都有服务于汽车的燃油补给和维修站,因此,这支队伍带上了客运、货运的汽车三十多辆。
四月初九,督军的巡查、督办宪政的队伍从开封出发,首先视察河南。在河南的预定线路是:周口、阜阳(现在属于河南省)、信阳、南阳、汝阳、洛阳,然后回到开封,做暂短的休整总结之后过黄河,视察安阳,然后就进入山西,开始正常的巡视。
北方巡视的省份有:山西、察哈尔、外蒙古(不去漠北,因为那里随时都有战斗发生,大佬们不让朱万化去)、兴安、滨海、吉林、辽宁、山东,然后返回开封。
经过休息之后,第二期主要考察沿海和海外的行省:松江(江苏)、台湾、福建、琼州、广东、交口、三金、海外省、康南、中东地区。
这一连串的考察,就囊括了中华帝国的有代表性的省份。
朱万化对于河南的巡视,就离不开对于抗旱救灾的指导。
现在已经是四月份,按照正常年景,北方的雨季已经来临,各地都应该巡视河堤,做防汛的准备了。可是今年的河南没有了防汛的景象,因为到现在为止,超级大旱灾已经显露出来。从冬季就没有降雪,又经过了春季,进入了夏季,天天是烈日当头,一滴雨也没有下,大地干燥的厉害,河道里干裂的口子一个拳头都可以放进去。
按照官府的指导,没有灌溉条件的土地基本都撂荒了,就是想耕种的人也没有办法下种子。
这是河南当前的首要问题,非常严峻。
农民们怎么办?
按照官府的政令,今年河南又动员了一批移民,全省总数达到了三十万人。他们的移民方向主要是东北,这是由于北方人还是习惯于选择北方,移民的去向还是以其自身的愿望为主,何况东北方面也乐于接受北方人,他们生产生活的经验更适合于寒冷地区。
东北方面把这一批移民主要的安置在了黑龙江沿岸,河南的移民乘火车到青岛换轮船到达庙街,内河的船只可以直接顺着黑龙江把他们送到目的地。
对于河南省来说,输出30万移民乃沧海之一粟。河南是人口密集的省份,总人口接近六七百万人。区区30万实在是小意思。
除了工厂、作坊、运输业之外,最能够吸纳劳动力的就是工程了。前些年,修黄河河堤、修路、建铁路、建隧道都是大工程。但是,今年的最大工程是“南水北调”。
河南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省份,主干渠、支干渠、末端水渠等,工程数量都特别的大,于是河南的绝大部分农民都被吸纳到这一项工程之中了。
数十万的劳工投入到这项水利工程之中,其规模也是空前的浩大。古代没有什么工程机械,土方工程就是靠人海战术,投入的劳动力越多,工程的进展就越快。
南水北调工程的总监就是罗尚文,按他的预计,最迟到明年初,主干工程即可竣工,明年汉江之水就可以引入河南,灌溉河南饥渴的土地。但是合理的分配水源,调配灌溉还需要几年的时间逐步调整。
主干渠道的设计也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进行测绘。制造望远镜、瞄准镜的技术,用到了这里就是水平测绘仪。有这种先进的测绘工具,使得水利工程的主干设计科学合理并且迅速快捷。
再加上罗尚文的确是一员干将,偌大的工程指挥的井井有条,为此,勋爵衙门正在汇总他的材料事迹,准备给予合适的奖励。
---第558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