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缘千年来相会》—后记(2)(1 / 1)
静安王世子,幼承庭训,文能匡社稷,武能定乾坤。他的文武双全,更来得真实自然有说服力一些。而且他的特殊环境,可以塑造出感情上白纸一张的纯净。这是万花丛中的玉连城所不能具备的,他已经见惯形形色色的女子以及她们的感情。他不能也无法如李略一样,有着那种初晓情事的懵懂纯真,所有与爱情息息相关的喜怒哀乐酸苦涩,都是天地初开般,毫无经验的第一次爱与被爱。所以文章写到堕马落谷时,写到李略的英勇驭惊马和腼腆如处女可以并存时,我已经决定要抛弃初衷,把李略从男配角提拔到男主角的位置上来。玉连城,是我对不起你,我变心了。
我从此倾注笔力心血在李略的人物塑造上,如网友“楚春申”所言,我写他就好像在写自己的儿子,写出母性十足来,让看文的人都忍不住要怜他如子宠他若弟。他并非十全十美,一开始太过骄傲,架子十足;他虽然被栽培得很精心,但感情上却有着不谙世事的天真;他还有点小性子,不愿意看到阮若弱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动不动就会吃点醋……但他的爱情,爱得那样烈火丹心。这样一个男人与男孩的混合体,赢得了很多读者的心。当然也难免有人不喜欢,说他孩子气。然而如果没有这份孩子气,就没有这样纯真的感情。世事总是如此,具备双面性,有一得必有一失。不宜苛求太过吧?
女主角阮若弱的角色塑造,是我写得最轻松的一个。她的原形根本就是我自己,自己写自己,当然驾轻就熟。当然在文章中会对角色进行一定的润色与修饰,不能与我本人完全对号入座。她性格上的率直爽朗爱说笑这些方面颇被人喜爱,但在爱情上的太过理智,有很多读者对此不满。现实中的我即是如此,文中的爱情观点亦是我自己的认知。我个人在现实中的感情不如意,应了那句诗: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我一直很渴望能遇到一个爱自己也被自己所爱着的有情人,来一场为之意乱情迷的恋爱。但不得不承认,做人是要讲运气的。在我的感情生活中,并没有遇上这样的男人。相信许多女子,也都没有遇上过。
对世事的无常已经了然于心。所以很多事情能够通过表面看实质,看出那些真实残忍的内在来。我对生活不抱以幻想,不寄予希望也就从不会失望,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所幸过于理智的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够洒脱,还有一点幽默感,凡事看得开,可以对种种不如意一笑了之。否则肯定早成怨妇一个了。
感情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还有许多别的事情,一样可以让人开怀。我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春天上山采桃花,自己烘干研成粉,调制天然花卉面膜。未必非要女为悦己者容,我也可以自己美丽给自己看;
五月薰风,原上离离草能没过我的踝。而一路走去,一路零零星星有鲜艳如红宝石的野刺莓可摘,酸甜可口。有一回我挎了个小篮子,一口气采回三四斤。拿回家后数量之多,让我爸爸死活不信是我摘来的,竟疑心是我自小摊上买来的;
闲时自己起意下厨房,做个烙饼出来吃一吃。上超市买面粉时,看见那黄澄澄的面粉好看,于是兴致勃勃买回来,准备做出“落日熔金”的饼子。结果无论如何和不成面团,请教妈妈,方知这黄面粉不是麦粉是玉米粉,没有黏性和不成面的,闹了个大笑话;
……
这些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段,我全部信手拈来写在文中,是再真实再自然不过的场景复制。有家常的气息在字里行间幽然绽放。让看文的人觉得贵在细腻真实,贵在自然而然。
另外还有一个让我写得很轻松的人物,就是男二号刘德华,即姚继宗。这两个人刚开始完全不在故事大纲中,是随着情节推动才加进来的角色。
姚继宗其人,起初我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都没有给他起。只在第三章中借阮若凤的嘴一笔带过,让人知道他“不是什么好货色”。由此发展出阮若弱的逃婚情节,我那时并不打算再让他出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