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意扩张客上门(1 / 2)

加入书签

收购原材料的活动一直持续了三日,随园作坊门口总算是消停了。

苏芷盘算了一笔账,一共收进五千斤黄豆,一千斤辣椒,花去银两三百两。

可就凭着这些原材料,按照他们以往的实例,大概可以创造出近一千两的毛利润。

而且几乎所有品尝过酱料的顾客都会夸这东西好吃,夸它实在,很多大户人家的厨房都乐意几十坛几十坛地进回去存着,有了这种酱料,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用被主人家嫌弃了。

如今作坊里一个月前的存货都卖光了,还订出去上千斤,其势不可挡!

莲藕带着人点好了数,一一将其登记在册,脸上的笑容就从来没有断过,她诚心诚意夸赞道:

“夫人可真是生了一双慧眼,不管是在哪里做生意,只要有夫人在,总是稳赚不赔!”

苏芷被她的夸赞弄得不好意思,她其实也不是一个顶会做生意的人,她不过是占了穿越的便宜罢了。

又胜在掌握了这里所没有的调料配方,这大概就是以前经常听到的知识的力量。

算来这家作坊是苏芷操心操心操得最多的,甚至比从前在锦官城开的那家还要多,比之京城的温泉庄子就更多了。

因为这里在她心里的地位是不同的,它意味着不只是为了她自己而做的这事!

只要想到把这作坊弄好了,就能让很多人都过上好日子了,苏芷的心里就满是兴奋!

而且改善他们的生活也能够让赵晋不用那么辛苦,对他也有很大的帮助,她心里就忍不住想要为他们多做些事!

“只是这里仅仅只有五十个村民,要是我们能在各个地方多建些这种作坊就好了!”苏芷叹息。

这里仅仅只是一间能够给大家的帮助实在是太小了!

刚说着,杨主簿带着人进来了。

只是见她们正在说话,便在门口等了一会儿。

莲藕见有人,主动起身把位置让了出来。

苏芷看向越走越近的人。

“给夫人请安!”那是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和一个五六岁的孩童。

苏芷看着,突然想起她的身份,笑着招呼:“是李太太呀,不必多礼!”

杨主簿将人带过来之后,就借口说大人有事寻他,先回避了。

苏芷疑惑地看着这个以往只见过两面的妇人,之前看到她的时候,似乎她的话并不多,不喜欢高谈阔论,也不喜欢与人扎堆说话。

只知道她姓吕,出自益州。

苏芷看她犹豫,也不催她,反而让人将她的丫丫抱出来与那五六岁的孩童一起玩耍儿。

“夫人,我……我是想要与夫人来谈一笔生意的!”吕文芳吞吞吐吐地,似乎十分不好意思。

苏芷暗暗摇头,以往她可能不曾干涉过这中生意,这才是这个时代标准女子的形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相夫教子。

“李太太我相公一直以来都对你们李家颇有好感,如果李太太有什么想说的,只管说出来便是!”

反正她自己心中有一杆称,又不是她说了她就一定会同意。

所以在她看来她的紧张是完全不必要的!

“夫人……夫人办的辣酱作坊小妇人以前就极其向往,家中每次有人前往锦官城,总要带上好些,没想到现在咱们梓州县也办了一个,不仅能够帮助到附近的受灾百姓,又能做出美食,夫人你看……”

李太太的话戛然而止,苏芷在心中大胆地猜测着她的来意。

先是一顿猛夸,尔后说到它的成立起到的作用,她差不多明白她的意思了,但是不管她怎么想,她必须得听听她的说法。

“我家老爷一直以来对梓州县也算有些心思,想要帮助同县的百姓,只可惜我们一家人的力量实在是过于微薄,并不能帮助到他们做些什么,如今大人和夫人来了,我们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行事有了方向,所以如果这作坊还需要……”

李太太实在是说不出口。

对于辣酱作坊的事情,其实他们一家人已经商量过很久了,他们也看到了县太爷和夫人开设这作坊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银子,就算是赚了银子,他们似乎也没有打算放进自己的腰包里,而是拿出了大头充入帮助百姓的银号里。

他们为着这对年轻夫妻俩的善心和决心感动,所以也想要为他们做一些实事。

“以往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现在我们想跟着大人和夫人一起做!”

李太太终于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意思,苏芷都快替她急了,手心里实实在在地捏了一把汗水。

她悄悄擦干手心的汗,看着李太太那张并不怎么出色的脸,再次确认道:“你们是想要投资开新的作坊还是想要帮助他们?”

这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

“夫人,我的嘴笨,有些话儿不会说得好听,我且直接点这么说吧,我家老爷的意思是拿出一千两来在城西也建一个作坊,与夫人合作生产豆瓣酱,这其中的产出的利润我们李家分文不取,全部拿来捐赠。”

李太太说得情绪很是平和,可是苏芷却听得异常的高兴、激动。

她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会有觉悟这么高,这么大方的。

想到她先前与莲藕提到过的扩大规模以便帮助更多村民的事情,顿时有一种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的畅快!

当然依着苏芷的谨慎,尽管她再激动也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说想要再看一段时间,当然他们可以先把地址弄出来,让她看看到底合适不合适!

这话一出来,李太太松了一口气。

虽然县太爷夫人没有明确答应她,但这已经是要用他们的意思了。

她一口应下:“我回去就跟老爷说!”

她是说走就要走,可她带来的那个十五岁的少女李玉娘和她的小儿子却玩兴正浓,舍不得离开了。

“娘,我再跟丫丫玩一会儿嘛!”五岁的李正言央求地看着李太太吕氏。

而李玉娘看向的却是院门口的位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