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六. 建国(1 / 2)

加入书签

(网.5.之鱼,而且就算强行攻下,对于黑旗军本身势力的损耗也会很大,刚刚扩大了十几倍的地盘,如果本身军力受损,那么这些占据地的安宁就是个问题。

而且那些归附的宋朝军队也会成为一个问题,更何况还有这西夏乃至草原民族在虎视眈眈,如果唐书不想再次大举作弊的话,如今的选择就是最好的。毕竟黑旗军不是大辽,更不是以后的大金。崛起的时间太短,人心归附的还不够,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大宋朝廷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之前大宋朝廷内部关于迁都的事情才会如此的矛盾,只不过黑旗军军临城下之下,也让大宋朝廷,特别是高太皇太后彻底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也许强行攻下汴梁城乃至河南各地,或许会让黑旗军损失巨大,但毫无疑问,大宋朝廷自身的损失也会很大。

而且作为最大的目标,高太皇太后以及哲宗皇帝两人想要安全离开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这个女人自私的心性占据了上风,什么大宋的前途都不如她自己的荣华富贵长命百岁来的重要啊,所以高太皇太后才会和黑旗军有了这种私下的协议。尽管朝廷官员中也有对此很是痛恨的,但更多的还是那些贪生怕死的。

所以这个决议顺利的通过,而高太皇太后也彻底的带着大宋在河南抵抗黑旗军的希望离去了。

唐书根本没有追击大宋朝廷一行的想法,虽然看似大宋保存了很大的元气,但在唐书看来,一旦失去了心气,特别是让民众感觉失去了勇气和希望,这个朝廷就已经算是完蛋了。以大宋朝廷的秉性。以后的他们也对黑旗军构不成什么威胁了。没有急着再次围住汴梁城。先是将河南境内再次清扫了一遍。

勤王的义军。或者官商士绅的义军。乃至各地不甘寂寞的人趁势作乱的情况,在唐书大军扫荡下,都是灰飞烟灭,对于这种趁机作乱的人物。唐书没有心慈手软。惩罚极重,一时间,让不少黑旗军占领区心怀叵测的人物都不由一惊,再次老老实实的蛰伏下来。

将周边安定之后。黑旗军再次兵围汴梁城,这段时间以来,汴梁城中私自外逃的民众乃至士兵络绎不绝,哪怕汴梁留守苏轼大力禁止,效果也并不好,其中更有不少士兵直接出城投降了黑旗军,直到苏轼痛下重手之后,情况才算是稍微好转了一些。

唐书带着手下将军官员连同幕僚来到汴梁城下,旌旗招展,大军的肃杀之气也给唐书一行人平添了无边的威势和煞气。唐书一身黑色戎装,随意的打领着汴梁城。这座这个时代最为雄伟繁华的都市,巨大宽厚城墙,乃至各处城楼箭台,汴梁城完全如同一只巨兽蹲伏在平原,对所有的入侵者都是凛然声威。

而城墙上的大宋禁军,虽然神色有些仓皇,但不管是装备乃至受训水平,也都是非同一般,在守城的时候绝对不会次于其他的军队多少,再加上数量不少的义军,乃至苏轼强行征召的强壮民众,守城的声势也是非同一般,毫无疑问,汴梁城绝对会是一块硬骨头。

之前的攻城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汴梁城的城墙都被鲜血侵染的发红了,可见这段时间有多少血液弥漫其上,还好的是,大部分都是唐书后来收拢的炮灰,而黑旗军的损失并不大,还能够接受。

“派出探子、说客入城,不必理会苏轼,大宋禁军的将领,特别是义军的那些将领是重中之重,钱财官职都可以许诺,哪怕不能让他们立刻倒戈,拖拖后退也是好的。每天的劝降信都不要少。”唐书吩咐道,

这又是纯粹的心理攻势了,再加上武力攻势,这才是最合适的。唐书也没有想过能够轻松拿下汴梁城,哪怕如今的汴梁在高太皇太后离开之后,力量空虚了很多,但凭借着雄伟的建筑以及内中的士兵,依然有着很强的力量,大宋军不擅长野战,但守城还是很合格的。

而且唐书还存着直接拿下汴梁城立威的心思,这座大宋的都城被强行攻下的话,对黑旗军以后的攻城也有很大的好处,这也是一种蓄势的阶段。

一旁属官立刻记下了唐书的命令,传递了下来。随后各位将军乃至幕僚都开始集思广益怎么更好的攻打汴梁城,同时尽量的避免损失,唐书没有参与讨论,望着汴梁城,心中静静思索着什么。

这个时候,唐书却是想到了那位汴梁留守苏轼,苏轼这个名字,任何一个现代华夏人都可以说耳熟能详,他的大江东去,他的才华横溢,他的风流潇洒。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没有多少人会记住苏轼的官员身份。但如今站在唐书面前的苏轼就是大宋的高级官员,也是目前阶段,唐书的主要敌人。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很复杂的感觉。

不过算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唐书并没有放过苏轼的想法,毕竟苏轼可是如今抵抗黑旗军的最高官员,更曾在无数军民面前发誓与城同在,既然他如此气节,唐书也只能成全他了,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选择顽抗的人一个警示,如果放过了苏轼的话,在以后可是会给黑旗军平添不少麻烦哪。

毕竟如果反抗也没有什么惩罚的话,那岂不是就在鼓励别人反抗嘛!

观察了一下汴梁城的防务之后,唐书也就离开了,对于攻城他根本不会参与,他手下如今那么多的人才,唐书才不会让自己受累哪。不过他却也在一直关注着,虽然武功高强,但唐书还没有亲自上阵的想法,如今可是黑旗军占据上风,如果这也需要唐书这个领袖上阵的话,反倒是一种麻烦。

所以唐书只是静静的看着汴梁城防御战,看着攻守双方往我厮杀,血气弥漫。尸横遍野。这种大型战场。特别是这种城池攻守的战争的残酷是很难形容的。这让唐书都为之动容,尽管伤亡惨重,但这些却没有让唐大少爷放在心里,谁让这个家伙太过自私哪?!

就这样。残酷的战斗持续了将近半个月,整个汴梁城周围都弥漫着血气味道,甚至河道都泛起了血色,而且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不过在唐书一直配备的大量医匠的努力下,黑旗军的伤员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再加上一直妥帖的准备着防疫工作,黑旗军倒是没有收到太过的损失。

而汴梁城内就有些不同了,本身正式的士兵数量就只是少数,再加上高太皇太后带走了众多的人才,甚至留下的医匠数目都很少,也是的汴梁城内的伤员都受尽了折磨,各路义军和民众怨声载道,也让苏轼焦头烂额的。不得不满脸憔悴的亲自监督着情况。

苏轼身先士卒确实鼓舞了士气,不过意外情况也发生了。终究苏轼不过是个文人,真要说战斗力,那就是个悲剧,身先士卒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苏轼最终的下场也提醒了这一点。虽然在军士的保护下,苏轼并没有被攻城军队近身,却很不幸的被一支不知从何而来的箭矢击中,身受重伤。

这下子汴梁城中可算是彻底乱套了,苏轼伤重昏迷,根本不能理事,而其余官员又不能服众,各路义军本就在这些天内吃够了苦头,对城外的黑旗军也是怕到了极点,再加上有着黑旗军的说着的游说,之前有苏轼压着,还好,但如今苏轼昏迷不醒,情况也就不同了。

艰难的维持两天之后,在黑旗军再一次攻城期间,不少义军直接反了,打开了城门,配合着黑旗军占据了汴梁城,这一场黑旗军南下以来最艰苦的一场战斗也算是结束了。

肃清城池,打压趁机作乱的流氓地痞,捉拿罪犯,拿下城市之后,还有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处理。唐书直接交给了其他人,在黑旗军强大的军力之下,再加上军纪严明,安抚民众的工作倒也不算为难,至于清算罪犯的问题就稍微麻烦了一些。唐书没有理会这些。

在军队休整了两天之后,留下三万黑旗军嫡系镇守汴梁,随后带着其他收编的大宋军队,直奔如今河南唯一还在黑旗军掌控之外的城市,大宋西京洛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