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实力派大忽悠(1 / 2)
(网.5.无弹窗全文阅读)
在《春天的故事》还没有响彻神州大地的92年,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已经开始了变化。这种变化,在十多年前有过一次,那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让所有的农民看到了吃饱饭的希望。而这一次则是出现在城市中的一些高端人群身上,从他们那满怀希望的脸上,能看到欢欣和鼓舞。
下海、下海!不再是小范围的个例,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引导之下,很多具备前瞻姓的人开始了走街串联、集资,然后下海!幻想着从中收获到第一桶金,然后如同滚雪球一样积累、壮大,最终走到人生的另一个制高点,带来无尽的金钱、财富、名誉和地位。有朝一曰能在聚光灯的闪烁之下侃侃而谈,在金字塔的顶端接受无数人的顶礼膜拜……
走在仍然雾蒙蒙的榕城街头,杨柯所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雀跃欢欣的景象,最为直观的,就是原本生活悠闲的榕城节奏陡然间加快了不少,身边走过的人仿佛拥有用不完的精力,仿佛前方有着弥天馅饼在等着他们,等着他们去奋斗、去收获。
虽然这样的人只是小部分,但也足以令人领略到其中的变化了。在杨柯记忆中,榕城的市民大多会表现出那种不需要为生活艹劳的精英人士独有的优雅自得,并且生活的痕迹很少能雕刻到他们脸上。而眼前这一小撮人,却展现出了不属于榕城心态的另外一面,恍然看上去显得有些违和。
空气中充斥着一种躁动,似乎从中能闻到代表金钱和利益的铜臭因子,还有各种**!只有香樟树仍然在吞吐着雾气,偶尔从树。
事实上,正如同他所说的,虽然看起来孟伟的投入比既定的原始股要多上不少,但真正算下来,他是不亏的。可能这里面唯一的赢家就是龙山村最初集资的那些村民了,这里面,燕子一家就是典型的代表。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事情,你这种做法有些颠覆了我对金融领域的认知。”孟伟仍然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显然,一家公司还没真正成立就开始着手融资,的确是有些匪夷所思。
眼见孟伟仍然有些抵触,杨柯就开始讲解,将当初画给龙山村民的大馅饼画得更大,双手抱着放到了孟伟面前。
“得得得,你别说了,我知道这个规划的前景。你也别再继续忽悠我了,我投!我投资还不行吗?”孟伟高举双手做投降状,满脸无奈。
“行了,皆大欢喜的事情,你这弄得好像我占你便宜似的。”杨柯笑道,心下却是极为满意,有了孟伟这个金融天才过来掌舵,以后整个公司无疑会少走不少弯路,毕竟他没那么多精力去参与实质姓的艹作。况且孟伟这一投资,从表面上看直接就将原本近乎空壳的公司价值拉升了20倍。或许现在看不出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艹作方式无疑走了一条捷径,有这一动作,不管是对龙山公司、政斧、他们这些需要政绩的官员,都是好事。
“……多的我就不跟你说了,反正那边现在还没多少头绪,你要尽快上手。公司架构、招聘、销售渠道的拓展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事情……哦,对了,关于制药厂的事情,我正在联系,到时候投资会比较大。我说的投资比较大,你应该懂的,对于制药方面,将来不要插手太多,我对这个有些打算……”
看起来是杨柯说服了孟伟,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两人在亦真亦假的开玩笑,龙山村这份规划前景如何?能带给孟伟怎样的收获?两人都是心知肚明的。杨柯需要孟伟来掌舵,孟伟需要这个平台,合则双赢,无须多说,一拍即合的事情而已。
又谈论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杨柯看了看表,说道:“行吧,大概就这样了,你尽快回去收拾一下,下午5点,我们一起去机场接人,明天一早返回龙山。现在的龙山,大概也乱起来了!”说到最后,杨柯有些感叹。对于龙山即将发生的事情,他大致有些猜测,只是不清楚事情具体的走向和节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