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倒马钉(2 / 2)

加入书签

刘胤道:“这叫倒马钉,也叫铁蒺藜,是对付骑兵的一种利器,这种倒马钉有四个尖,无论你怎么抛,扔到地面总会有一个尖是朝上的,战马踩在上面,就会负痛倒地,丧失作战能力,所以用来对付匈奴人的骑兵,再合适不过了。”说着,刘胤随手将倒马钉扔在了地上,果然倒马钉三尖朝下,一尖朝上,稳稳地落在地上。

傅著大为好奇,将倒马钉拾了起来,饶有兴致地道:“姊夫你还有这样的宝贝,是你造出来的吗?”

刘胤摇摇头,道:“你加入军旅日子不长,这倒马钉可是咱们汉军一直就配备的武器,是诸葛丞相发明的,当年的北伐之战中,就曾用过,在险径要道之上布置,多次阻挡住了魏国的追兵,为汉军的从容撤退立过殊功,后来用的少了,你自然也就不识得了。”

倒马钉的确是诸葛亮发明的,魏国的骑兵一直是蜀军难以对付的力量,尤其是在蜀军撤退的时候,魏军的快速追击让蜀军根本就无法从容地撤退,诸葛亮发明倒马钉之后,在险径要道上抛置倒马钉,便可以有效地阻止魏国骑兵的追击。

不过倒马钉只是具有伤敌作用,并没有致命的效果,往往在应用中有着局限性,而且这玩意属于一次消耗品,不比刀枪箭矢可以多次使用,再加上蜀国铁资源稀少,大量地打造倒马钉会消耗大批的铜铁,这对资源有限的蜀军来说是承受不起的,所以诸葛亮之后,蜀军打造的倒马钉就已经很少了,傅著没见过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倒马钉在迟滞和阻碍敌人骑兵的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效果的,刘胤在上党根据地时,命铁匠将缴获胡人的兵器熔炼掉,打造了一部分倒马钉,准备有机会用上一用。

不过倒马钉对装备有马蹄铁的蜀军骑兵来说,效果就明显地减弱了,没有装备马蹄铁的胡人骑兵,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此次前来壶关口,刘胤便想到了用倒马钉来对付匈奴人的骑兵,时值初冬,地上集满厚厚的落叶,将倒马钉撒在匈奴人的必经之路,与落叶混在一起,不细看根本就无法分辨出来。

刘胤又下令蜀兵在山顶上伐木制成不少的滚木,堆放在山顶,等到匈奴骑兵受倒马钉所阻行进迟滞之时,抛下滚木,便可大批地杀伤匈奴人了。

壶关口两山夹一路,狭隘之处,最多也只能容三四人并骑而过,这样的地形,最适合抛散倒马钉了,两侧再辅以伏兵,多备弓箭、滚木,打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毫无问题。

反正刘胤在壶关口也没指望把刘渊的六万人给全歼掉,能杀伤多少便尽可能地杀伤多少,积小胜为大胜,总有一日,蜀军会把匈奴彻底地逐出上党,逐出中原。

傅著如获至宝,兴冲冲地带人下去布置安排了,不出一日已经是布置停当了,蜀军也趁势在两侧的山上埋伏好了,准备大量的滚木和弓箭,就等匈奴上钩了。

而此时的刘渊,一路疾行,根本不敢在路上多做耽搁,为了早日赶回壶关,刘渊也没有选择进攻蜀军已经攻下的屯留,而是望壶关口而来,想通过壶关口,尽早地返回壶关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