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盘口(1 / 2)

加入书签

(网.5.尽天下青年才俊了。

他忽而想到一事:“盘口之上,只得十五人,可其他人怎么算?”

“这只是一份前茅榜单,后面还有一份更为详尽的,如果别人愿意下注,也是无妨,赔率更高呢。其实对于此份榜单,还是有些争议的。就我个人而言,同样觉得有遗珠之感”

古问道一愣,问:“哦,二公子有何高见?”

西门二公子悠然道:“冀州叶君生没有上榜,倒是有些意外。”

“叶君生?”

古问道咀嚼这这个名字,很快就反应过来:“二公子所说的,莫非是那位声名鹊起的冀州叶君生,写了《念奴娇》、《水调歌头》的?”

西门二公子道:“可不是他嘛,另外,他那首新作《青玉案》亦是脍炙人口。当时传出,为人争相抄写。正明公曾叹曰:‘此词一出,元宵谁还写得?’此子天纵奇才,委实罕见,却是应该入选。”

对于二公子的赞誉,古问道莫名地感到有些不舒服:叶君生异军突起,几首词作传下来,确实风头正劲。但正所谓“文无第一”,要心悦诚服地甘拜下风,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当下道:“二公子,这趟才子竞赛,比的是全才,绝非单单诗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这叶君生才没有被选上榜吧。”

西门二公子点点头:“应该如是。不过叶君生的词,确实做得极好,一首《水调歌头》写尽中秋气象,然后又是元宵,若果写多几首,那一年四季的佳节诗会文会,大家都难下笔了。”

这句话的赞誉,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叶君生所做诗词,极为推崇。更要命的是,个中观点,可并非是他的片面之词。文坛之上,已有不少名宿大家点评过的,纷纷给予肯定。

席上,古问道听着,刹那间面皮就有些涨红了,只觉得火辣辣的,仿佛被打了脸。

西门二公子这话,该是信口而出。但正因为如此,才显得自然,不掺杂质,发自肺腑。而古问道等人听在耳朵里,那滋味就大大不好受了。

四季轮回,风花雪月,其中的佳节之日是文人才子们的表演时刻,属于展现头角的舞台。这叶君生倒好,两首词抛出来,把个中秋和元宵都写绝了。以后不管别人怎么写,都会自然而然地拿来与之比较。

比较之下,优劣立分,那别人写的,不出意外基本都成了陪衬绿叶。

自古娇花多妩媚,谁人见到叶子绿?

真是悲哀呀!

往狠处说,这叶君生都称得上去断人思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