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燕云急 第五百九二章 【长联】(1 / 2)
一群太学生闻言,面露羞愧者有,受激愤然者亦有,但见一个约有三十出头的长身之人便也出来,与黄杰作揖道:“学生等人,乃是太学监生,久闻驸马才名高绝,精通自然之道,今日见喜,便也斗胆前来闹上一闹。”
黄杰闻言,便也下马与诸人叉手为礼,道:“愿闻其详!”
那长身之人便也向后招手,就有两人抬来一副长卷,这人便与周围的吃瓜围观群众道:“吾等太学监生,听闻驸马极善捉对行联,便广思集益做得一阙上联,敢请驸马斧正。”
说着一伙人便也将长卷展开,谁知长卷竟是差不多有七八丈长,竟是一付长达好几十字的长联:三千年古今,俊杰几何。仁孝忠义,赤条条青史留名!观子罕拒宝,杨乔不食,徒耗几多笔墨,只留后人叹息。纵有经天纬地之能,无德岂可匡扶社稷。有道是,道中义理若败革,怎奈富贵动人心。宝马金鞍须快意,管它冬夏与春秋。
毫无疑问,这上联讽刺得非常浅显,甚至组字捉句的水平乍一看起来也就是个普通生员的层次,但你要是仔细一下,这伙人就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当面来打黄杰的脸,自然是希望得到轰动性的效果,所以肯定不敢把对联的意思往深往隐晦的方向去写,要浅显易懂,最好让东京的百姓都听得懂想得明白传唱才好。
所以,这副上联若正要按照对联必须组字捉句的要求来看的话,自然是狗屁不通,但它的内容却是叫人通俗易懂,拿来打黄杰的脸最为恰当不过了。
当然,这里面也涉及到了两个较为偏门的典故,却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比如说“子罕拒宝”和“杨乔不食”。
“子罕拒宝”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原为“子罕弗受玉”,原文为:“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也即是,当时的宋国有人得到了一块璞玉(原石),就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却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至于“杨乔不食”,则前文说过,当时汉桓帝刘志看上了大臣杨乔,于是想把公主嫁与他,要他休妻娶公主,可杨乔却是死倔的汉子,就是死活不答应,最后硬不过刘志,便也绝食而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