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雨前夜(2 / 2)
起事,数万人响应,声势浩大,元弘嗣忽然听懂了家主的意思
,眼睛不由一亮。
“家主的意思借剿匪之名占领扶风郡?”
元寿眯着眼笑了起来,轻轻捋须道:“占领扶风郡就等于
进入关中,我们可以在雍县起事,立杨秀为帝。”
他又得意一笑,“我估计杨广做梦也想不到,扶风郡也有
人造反。”
东平郡,杨玄感的郡兵招募并没有停止,随着杨广抵达涿
郡,注意力转向高丽战役,杨玄感便再次扩大招募郡兵,他也
不再向兵部申请,直接招募,一个月的时间,他的郡兵人数就
达到一万五千。
就在两天前,他的几个兄弟都陆陆续续赶到东平郡,连在
军中从军的三弟杨玄纵、五弟杨万石也从涿郡逃出,兄弟二人
率领五千逃兵藏身在赵郡,等候呼应兄长。
二弟义阳太守杨玄奖也有两千郡兵可以支援,这些喜讯令
杨玄感精神大振。
自从几个月前,杨玄感和斛斯政的一番深谈后,得知军中
出现大逃亡现象,斛斯政也劝他要抓住时机,只要他起事,必
能一呼百应,形成天下响应之势。
杨玄感终于接受了斛斯政的劝说,毅然放弃了杨元庆隐忍
到最后的建议,他决定不再隐忍。
房间里,杨玄感正和虎贲郎将王信哲商量置办盔甲兵器之
事,王信哲是王仁恭的儿子,奉命来监视杨玄感,不料却反被
杨玄感拉拢,成为他的心腹,这也是杨玄感最为得意之事,杨
广的耳目变成了他的耳目,凭白给他增加了一千军队。
现在杨玄感最发愁便是盔甲兵器不足,他未经兵部批准,
擅自招募了七千新郡兵,但兵部也就不会给他配置兵甲,所以
这七千人的盔甲成了杨玄感的心腹之患,两人商议了半天,也
找不到一个好办法。
这时,书童在门外禀报,“李先生来了。”
听说是李密来了,王信哲便起身告辞,杨玄感也不挽留,
李密是从京城而来,他也正好有很多事要找李密商量。
很快,书童将李密领了进来,李密是去年十二月回京,现
在才赶回来,几个月不见,李密瘦了一大圈,皮肤也变黑了,
看得出,这几个月李密并没有在京城享福。
“三个月不见,贤弟怎会变得如此削瘦?”杨玄感惊讶地
笑问道。
李密接过书童递给他的茶,喝了两口,又指指门,示意书
童把门关
李密这才叹口气道:“这几个月我去南方,又去了陇右,
了解到很多情况。”
“情况很严重吗?”杨玄感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肃然问
道。
李密点了点头,沉声道:“南方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一个南
华会,背景很神秘,但据我估算,人数至少已发展到十几万人
,我不明白,为什么朝廷会不知道?”
杨玄感略一思索道:“我估计南方地方官已经上报朝廷,
但虞世基、宇文述这些人给扣住了,所以杨广丝毫不知。
“应该是这样,这支南华会组织很紧密,一旦他们爆发起
义,声势会很浩大。”
“现在各地造反已经多如牛毛,估计他现在也顾不过来。”
杨玄感对南华会并不感兴趣,又问:“那陇右呢,陇右有
什么消息
李密冷笑一声,“元家也要造反了!”
杨玄感一下子愣住了,他想起了杨元庆说的话,他本不相
信,没想到竟然是真的,“你.....确定吗?”
李密点点头,“元弘嗣在弘化郡招兵买马,在合水县已是
公开的秘密,我估计圣上也知道,所以他才去辽东,就等元家
造反。”
杨玄感心中动摇起来,如果是这样,那自己该不该着急起
事,是不是再等一等?
杨玄感本来就不是一个意志很坚定之人,他一直处于一种
摇摆之中,被杨元庆劝服,结果又被斛斯政改变主意,现在李
密再一说,他又动摇了。
李密看出了他的犹豫,便笑道:“其实元氏造反,对明公
也是一个机会。”
杨玄感精神一振,连忙道:“你说!”
李密取出一张地图,铺在桌上道:“元氏造反,必取关中
,明公可借口攻打元务本,进攻黎阳仓,占据黎阳粮仓后,招
募饥民从军,那时明公再号召天下共举义旗,我相信天下必成
星火燎原之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