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复出(1 / 2)

加入书签

“子清,可是担心松坡兄?”

“蕴存,对你我不说假话。这一年来,我们同盟会西南支部的发展我很满意。从西南支部最高委员会,到下面的几个部门,组织形式我也很满意。”

同意李根源和罗佩金他们的请求,让蔡锷入滇。

可是张学文是真的很担心。面对杨庶堪,包括面对禹之谟,张学文什么都没说。但是面对自己的挚友仇亮,张学文一点没有隐瞒自己的观点。

“可是,蕴存。蔡锷名气太大,实力太强,我真的很担心。他能够服从我们西南支部的命令吗?以他的名望,在云南甚至可以另起炉灶。”

这不是张学文杞人忧天。

不管历史教科书对于蔡锷多么赞誉,张学文都不能不担心。蔡锷名气太大,早在唐才常自立军的时候,他就参与过。

而且蔡锷是早期的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是学界前辈。

现在云南革命党大部分都集中在云南讲武堂当中,云南讲武堂从总办开始到下面的教官和学生,完全是同盟会大本营。云南讲武堂当中,光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教官就有十多个,还有各种什么振武学校、还有保定军校毕业的。但这些人都是蔡锷的后辈。

蔡锷如果真的想要在云南拉起人马,说不定真可以不鸟同盟会西南支部。

“你多虑了。”

仇亮笑了笑。

然后对张学文道:“你对于松坡兄不熟悉。他并不是热衷于功名的人,也不是热衷于权力的人。而且就算他是热衷于权力的人,云南也不可能脱离我们西南支部。”

“恩?”

仇亮和蔡锷是认识的,而且关系还不错。当年蔡锷去日本的时候,仇亮是跟他一起去的。蔡锷别看名气很大,但蔡锷的年纪真不大。

蔡锷仅仅比张学文大三岁而已,比仇亮还小了三岁。

“你呀想的太简单。你说说松坡兄为什么无法在广西立足?”

“地域的偏见?”

“对。”

仇亮点点头。然后对着张学文道:“子清,你想想。松坡兄是湖南人,从日本归来之后,除了短暂在江西随军学堂任过职,基本上都留在湖南。他去广西的时候,带走了不少人。他去广西的确是很快就立足,这些湖南带去的人贡献很大。但同样因为如此,才会让广西不少人认为松坡兄偏袒湖南人。”

“是。”

“其实云南也一样。云南讲武堂招收的学生都是本省人,不接受外省人。虽然讲武堂里面有不少外省人担任教官职务,但大部分还是云南人。松坡兄哪里那么容易站稳脚跟。”

张学文认可仇亮的话。

的确是自己大惊小怪了。怪只能怪蔡锷的名气太大。不仅仅是张学文在学历史时候的名气大,在湖南他的名气也太大。

听到仇亮的话,张学文总算是放下心。

的确是如此。

现在的中国,这种地域的偏见是非常严重的。目前云南同盟会的主要人物都是云南人。从李根源、罗佩金、张开儒、唐继尧、李鸿翔、谢汝翼,这些人都是云南人。

他们可以认可蔡锷是前辈,可以肯定他是革命前辈,但蔡锷想要在云南另起炉灶,这些人就不会认同他。

历史上蔡锷被人挤出云南,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因素。蔡锷是湖南人,不是本地人。

“那我就放心了。”

张学文点点头。

蔡锷能够去云南,对于云南的革命绝对是有巨大的好处。因为目前驻扎云南的新军十九镇里面,几个高级军官不是清朝死忠,就是北洋军派系的人。

十九镇总参仪靳云鹏,三十八协协统曲同丰,都是北洋军出身,是段祺瑞的嫡系。

如果蔡锷能去新军,和这些人对抗,对于云南革命的推动很大。

“不过,蕴存。蔡锷是梁启超的学生,听闻他赞同的是梁启超。”

蔡锷并不是同盟会会员,从来没有加入过同盟会。蔡锷是同情革命,甚至是支持革命。但他是梁启超的学生,一直都非常赞同梁启超的主张。

“恩,的确是如此。蔡松坡非常推崇自己的老师,是梁启超的忠实信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